上河東公啓

商隱啓:兩日前於張評事處伏睹手筆,兼評事傳指意,於樂籍中賜一人,以備紉補。某悼傷已來,光陰未幾。梧桐半死,纔有述哀;靈光獨存,且兼多病。眷言息胤,不暇提攜,或小於叔夜之男,或幼於伯喈之女。檢庾信荀娘之啓,常有酸辛;詠陶潛通子之詩,每嗟漂泊。所賴因依德宇,馳驟府庭,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載懷鄉土。錦茵象榻,石館金臺,入則陪奉光塵,出則揣摩鉛鈍。兼之早歲,志在玄門,及到此都,更敦夙契,自安衰薄,微得端倪。至於南國妖姬,叢臺妙妓,雖有涉於篇什,實不接於風流。況張懿仙本自無雙,曾來獨立,既從上將,又託英僚。汲縣勒銘,方依崔瑗;漢庭曳履,猶憶鄭崇。寧復河裏飛星,雲間墮月,窺西家之宋玉,恨東舍之王昌?誠出恩私,非所宜稱。伏惟克從至願,賜寢前言,使國人盡保展禽,酒肆不疑阮籍,則恩優之理,何以加焉。幹冒尊嚴,伏用惶灼。謹啓。
拼音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