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張雙赴西蜀夢(第三折)
〔中呂·粉蝶兒〕運去時過,誰承望有這場喪身災禍?憶當年鐵馬金戈,自桃園初結義,把尊兄輔佐。共敵軍擂鼓鳴鑼,誰不怕俺弟兄三個!
〔醉春風〕安喜縣把督郵鞭,當陽橋將曹操喝,共呂溫侯配戰九十合,那其間也是我,我!壯志消磨,暮年折挫,今日向匹夫行伏落。
〔紅繡鞋〕九尺軀陰雲裏偌大,三縷髯把玉帶垂過,正是俺荊州里的二哥哥。咱是陰鬼,怎敢見他?的我向陰雲中無處躲。〔迎仙客〕居在人間世,則合把路上經過,向陰雲中步行因甚麼?往常爪關西把他圍繞合,今日小校無多,一部從十餘個。〔石榴花〕往常開懷常是笑呵呵,絳雲也似丹臉若頻婆;今日臥蠶眉矁定面沒羅,卻是爲何,雨淚如梭?割捨了向前先攙過,見咱呵恐怕收羅。行行裏恐懼明聞破,省可裏倒把虎軀挪。〔鬥鵪鶉〕哥哥道你是陰魂,兄弟是甚麼?用舍行藏,盡言始末:則爲帳下張達那廝廝嗔喝,兄弟性更似火,我本意待侑他,誰想他興心壞我!
〔上小樓〕則爲咱當年勇過,將人折挫,石亭驛上袁襄怎生結末?惱犯我,拿住他,天靈摔破,虧圖了他怎生饒過!
〔幺〕哥哥你自喑約,這事非小可。投至的曹操、孫權,鼎足三分,社稷山河。筋廝鎖,俺三個,同行同坐,怎先亡了咱弟兄兩個?
〔哨遍〕提起來把荊州摔破,爭奈小兄弟也向壕中臥!雲霧裏自評薄,劉封那廝於禮如何?把那廝碎剮割!糜芳、糜竺,帳下張達,顯見的東吳躲。先驚覺與軍師諸葛,後入宮庭託夢與哥哥。軍臨漢上馬嘶風,屍堰滿江心血流波。休想逃亡,沒處潛藏,怎生的躲?
〔耍孩兒〕西蜀家炁勢威風大,助鬼兵全無坎坷。糜芳、糜竺共張達,待奔波怎地奔波?直取了漢上才還國,不殺了賊臣不講和。若是都拿了,好生的將護,省可裏拖磨。
〔三〕君王索懷痛憂,報了仇也快活。除了劉封,檻車裏囚着三個。並無喜況敲金鐙,有甚心情和凱歌!若是將賊臣破,君王將咱祭奠,也不用道場鑼鈸。〔二〕燒殘半堆柴,支起九頂鑊,把那廝四肢梢一節節鋼刀挫,虧圖了腸肚雞鴉啄,數算了肥膏猛虎拖。咱可靈位上端然坐,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收尾〕也不用香共燈,酒共果,但得那腔子裏的熱血往空潑,超度了哥哥發奠我!
拼音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
關漢卿的其他作品
- 《 望江亭中秋切鱠(第三折) 》 —— [ 元 ] 關漢卿
- 《 狀元堂陳母教子(第四折) 》 —— [ 元 ] 關漢卿
- 《 望江亭中秋切鱠(第二折) 》 —— [ 元 ] 關漢卿
- 《 【仙呂】一半兒題情 》 —— [ 元 ] 關漢卿
- 《 南呂 · 一枝花 · 杭州景 》 —— [ 元 ] 關漢卿
- 《 仙呂 · 一半兒 · 題情 》 —— [ 元 ] 關漢卿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
- 《 【雙調】碧玉簫 》 —— [ 元 ] 關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