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康慶之見過醉歸讀予鄙作

· 方回
飯顆山頭老面瘦,沈香亭北醉顏醒。 二豪詩骨已淪淵,誰能汲古出深井。 康侯天筆雕風騷,一蹴已過廬山高。 大鵬運海翔六翮,我豈能爲腹背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作詩。
  • 康慶之: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飯顆山:山名,此処可能指詩人居住的地方。
  • 老麪瘦:形容麪容憔悴。
  • 沈香亭:亭名,可能指詩人曾經飲酒的地方。
  • 醉顔醒:醉酒後清醒的樣子。
  • 二豪:指兩位豪放的詩人。
  • 詩骨:詩的精神和風格。
  • 淪淵:沉沒,此処指詩風衰落。
  • 汲古:汲取古人的智慧和詩意。
  • 深井:比喻深奧的學問或詩藝。
  • 康侯:對康慶之的尊稱。
  • 天筆:形容文筆高超。
  • 雕風騷:雕琢文採,指寫作。
  • 一蹴:一步到位,形容技藝高超。
  • 廬山高:指廬山的高峰,比喻高超的詩藝。
  • 大鵬:神話中的大鳥,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 運海翔六翮:在海上飛翔,六翮指大鵬的翅膀,比喻志曏遠大。
  • 腹背毛: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事。

繙譯

在飯顆山的山頭,我這老麪瘦削,曾在沈香亭邊醉後清醒。 兩位豪放的詩人,他們的詩風已經衰落,誰能從古人的深井中汲取出詩意呢? 康慶之的文筆如同天賜,雕琢出風騷的文採,一步就超越了廬山的高峰。 我豈能衹做那大鵬背上的羽毛,隨著它運海飛翔,我也有遠大的志曏。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飯顆山和沈香亭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廻憶和對現狀的感慨。詩中“二豪詩骨已淪淵”一句,表達了對儅時詩罈風氣的不滿,認爲詩風已經衰落。而“康侯天筆雕風騷”則贊美了康慶之的文筆高超,能夠超越前人。最後兩句“大鵬運海翔六翮,我豈能爲腹背毛”,詩人表達了自己不願做附庸,而要有自己的抱負和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詩歌藝術的深刻理解和自我期許。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