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君佐遊浙東

· 方回
鑑湖北棹迓徵鴻,昭代乾坤靡不容。 運際包荒連茹泰,時當養正出泉蒙。 暫爲掾史司刀筆,遄許勳名上鼎鍾。 看取漢家有故事,趙堯猶得拜三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鑑湖:位於今浙江省紹興市,古稱鏡湖。
  • 北棹:北行的船隻。
  • (yà):迎接。
  • 徵鴻:遠行的大雁,比喻遠行的人。
  • 昭代:政治清明的時代。
  • 乾坤:天地,比喻國家或社會。
  • 靡不:無不。
  • 運際:時運交會之際。
  • 包荒:包容荒穢,指寬容大度。
  • 連茹:比喻接連不斷。
  • :安定,順利。
  • 養正:修養正道。
  • 出泉蒙:比喻啓蒙教育,使人明白道理。
  • 掾史:古代官府中的屬員。
  • 刀筆:古代書寫工具,比喻文書工作。
  • 遄許:迅速地允許。
  • 勳名:功名。
  • 鼎鍾:古代的禮器,比喻顯赫的地位。
  • 趙堯:漢代人,曾任御史大夫,後因功封侯。
  • 三公:古代官職,指太尉、司徒、司空,地位極高。

翻譯

鑑湖上北行的船隻迎接遠行的大雁, 在政治清明的時代,天地間無所不容。 時運交會之際,包容荒穢,連綿不斷,安定順利, 此時正是修養正道,啓蒙教育之時。 暫時作爲官府的屬員,管理文書工作, 但很快就能迅速地獲得顯赫的功名和地位。 看看漢代的歷史,趙堯尚且能因功封侯,拜爲三公, 你的前程也定會如此光明。

賞析

這首詩是方回送別李君佐前往浙東的作品,詩中充滿了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和對時代清明的讚頌。詩人通過「鑑湖北棹迓徵鴻」等意象,描繪了送別的場景,同時以「昭代乾坤靡不容」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肯定。詩中「運際包荒連茹泰」和「時當養正出泉蒙」體現了詩人對時代和個人修養的深刻理解。結尾以漢代趙堯的故事,鼓勵友人追求功名,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未來的樂觀態度。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