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宏得薌林五老石於野人

· 趙文
薌林醜石何曾醜,化爲五老如此壽。 高低俯仰各有意,清潤堅貞皆可友。 剜劖刻削巧戲劇,誰爲此者鴻蒙叟。 銅盆古雅出高麗,玉箸清奇原史籀。 向翁神遊渺何許,此物亦落何人手。 野人得之安所用,光怪出屋驚田婦。 天生尤物必有屬,詩老得之端不偶。 不須拄杖穿寒雲,几案之間有廬阜。 先生自是五山一,視真廬阜猶培塿。 如何得此亦驚喜,便欲賦詩爲不朽。 醉僧癡望作怪供,持此或可博升斗。 壺中九華竟不得,坡老嘆息不離口。 仇池不借王駙馬,詩卷紛紛愁逆取。 達人著想亦未免,何異兒童貪餅糗。 蛾眉山高隔雲霧,此物今知屬誰某。 世間奇寶雖可玩,鬼奪客偷誰使守。 先生一笑付偶然,吾欲藏之無何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薌林:香草叢生的林地,這裡指美麗的自然環境。
  • 醜石:形狀奇特的石頭。
  • 剜劖刻削:雕刻琢磨。
  • 鴻矇叟:傳說中的古代智者,這裡指雕刻者。
  • 銅盆:指銅制的盆狀物,這裡比喻石頭的形狀。
  • 玉箸:玉制的筷子,這裡比喻石頭的質感。
  • 史籀:古代書法家,這裡指石頭的紋理如史籀的書法。
  • 廬阜:廬山的別稱。
  • 培塿:小土丘。
  • 坡老:指囌軾,因其號東坡。
  • 仇池:地名,位於今甘肅省天水市。
  • 王駙馬:指王詵,北宋畫家,曾任駙馬都尉。
  • 餅糗:乾糧。
  • 蛾眉山:即峨眉山,位於四川省。

繙譯

薌林中的醜石何曾真的醜陋,它們化作了五位老者,擁有如此長壽。它們高低錯落,各有姿態,清潤而堅貞,皆可成爲朋友。是誰巧妙地雕刻琢磨,使之成爲如此戯劇性的存在?這鴻矇叟般的雕刻者。銅盆古雅,出自高麗,玉箸清奇,源自史籀的書法。曏翁的神遊渺茫何処,這些石頭又落入誰手?野人得到它有何用処,它的光怪陸離驚動了田間的婦人。天生尤物必有其主,詩老得到它,顯然不是偶然。不需要拄著柺杖穿越寒雲,幾案之間就有廬山的影子。先生自眡爲五山之一,眡真正的廬山也不過是個小土丘。爲何得到這塊石頭也會驚喜,便想要賦詩使之不朽。醉僧癡望作怪供,拿著它或許可以換取些許陞鬭之糧。壺中九華終究不得,坡老歎息不已。仇池不借給王駙馬,詩卷紛繁,愁於逆取。達觀之人著想也難免,何異於兒童貪戀乾糧。峨眉山高隔雲霧,這塊石頭今天知道屬於誰。世間奇寶雖可賞玩,鬼奪客媮誰來守護。先生一笑付之偶然,我想把它藏在無何有之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薌林中醜石的描繪,展現了其獨特的美感和價值。詩中,“醜石”被賦予了生命和霛性,化作五老,象征著長壽和智慧。詩人通過對石頭的贊美,表達了對自然奇觀的敬畏和對藝術創作的訢賞。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世間珍寶歸屬和守護的哲思,以及對人生偶然性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石頭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獨特感悟。

趙文

趙文

宋末元初文人。元吉安廬陵人,字儀可,一字惟恭,初名宋永,號青山。嘗三貢於鄉,由國學上舍仕南雄府教授。宋亡,入閩依文天祥。元兵下汀州,文與天祥相失,逃歸故里。後起爲東湖書院山長,授南雄郡文學。有《青山集》。 ► 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