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周景遠學士

· 楊載
朔易回元氣,人才起俊流。 聲華當翰苑,文采冠中州。 振佩趨臺閣,抽毫侍冕旒。 人傳《鸚鵡賦》,家有鷫鸘裘。 式睹黌宮立,共惟祀典修。 一朝虞或缺,六器俾旁求。 俎豆俄成列,蘋蘩遂可羞。 中朝方有道,下士實同休。 已及歸鴻候,姑爲食蟹謀。 朋簪多繾綣,使節少淹留。 曉日花間酒,春風柳下舟。 篇章微品藻,山水愧清幽。 鄭璞曾先辱,隋珠不暗投。 考槃雖自引,窺觀亦吾憂。 簡冊銷長日,蓬蒿憚凜秋。 論高非縱誕,興遠託賡酬。 尚憶駒千里,胡能貉一丘。 何當把君袂,相逐馭風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朔易:指北方地區。
  • 回元氣:恢復元氣。
  • 俊流:傑出的人才。
  • 翰苑:翰林院,指文學才子聚集之地。
  • 冕旒:帝王的冠冕,代指皇帝。
  • 鸚鵡賦:指文學作品,源自漢代文學家禰衡的《鸚鵡賦》。
  • 鷫鸘裘:傳說中神仙所穿的衣裳。
  • 黌宮:古代的學校。
  • 祀典:祭祀的典禮。
  • 蘋蘩:古代祭祀用的植物。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
  • 方有道:正直有道德。
  • 下士:指地位較低的士人。
  • 歸鴻候:指候鳥歸來的時節。
  • 食蟹謀:指計劃享用美食。
  • 朋簪:朋友。
  • 繾綣:形容情意深厚。
  • 使節:使者。
  • 淹留:停留。
  • 篇章:文章。
  • 品藻:評價。
  • 鄭璞:未經雕琢的玉石,比喻未被發現的人才。
  • 隋珠:隋朝的明珠,比喻珍貴之物。
  • 考槃:考察,研究。
  • 簡冊:書籍。
  • 蓬蒿:野草。
  • 凜秋:寒冷的秋天。
  • 縱誕:放縱,不拘束。
  • 賡酬:繼續迴應。
  • 駒千里:千里馬,比喻英才。
  • 貉一丘:比喻平庸之輩。
  • 把君袂:握住你的衣袖,表示親近。
  • 馭風遊:乘風而行,比喻自由自在。

翻譯

北方地區恢復了元氣,傑出的人才如俊流般涌現。他們的聲名在翰林院中傳揚,文采在中州地區獨領風騷。他們帶着佩飾進入朝廷,抽出筆來侍奉皇帝。人們傳頌着他們的《鸚鵡賦》,家中有着神仙般的衣裳。看到學校建立,共同致力於祭祀典禮的修繕。一旦有缺失,就會四處尋找六種祭器。祭品迅速排列,蘋蘩得以獻上。中朝正直有道德,下層士人與之同享福祉。已經到了候鳥歸來的時節,暫且計劃享用美食。朋友間情意深厚,使者少有停留。早晨在花間飲酒,春風中乘舟下柳。文章微小卻有評價,山水愧對清幽。鄭璞曾受辱,隋珠不會暗投。自我引退雖然自在,但觀察外界也是我的憂慮。書籍消磨長日,蓬蒿害怕寒冷的秋天。論調高遠並非放縱,興致遠大寄託於繼續迴應。仍記得千里馬,怎能與平庸之輩同丘。何時能握住你的衣袖,一起乘風自由遊走。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周景遠學士的才華與品德,描繪了他在文學和政治上的成就。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鸚鵡賦」、「鷫鸘裘」等,展現了周景遠的高雅與不凡。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周景遠的深厚友情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