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周御史二十韻

· 楊載
同遊河北後,共抵浙西初。 獨倚知心舊,翻成會面疏。 三年仍契闊,萬里更吹噓。 小子無奇氣,先生有過譽。 見稱司馬賦,求授夏侯書。 倉卒排歸計,淹留著寓居。 已非興俊逸,猶是主癰疽。 名士多親我,諸公或請予。 駕言將采芑,即事欲連茹。 顧爾傷流矢,居然恨倚閭。 驚心聞杜宇,過眼易蟾蜍。 忽召抽金匱,俄徵論石渠。 文章殊賈馬,謀略匪嚴徐。 薄技終難效,窮愁只自如。 尚矜存弊履,不肯曳長裾。 與作棲樑燕,寧爲呼轍魚。 儀形長日想,懷抱幾時攄。 奏疏聞當寧,抽毫待直廬。 烏臺弦既改,鰲禁席仍虛。 馬首何由見,分光興有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契闊:qì kuò,離合,聚散。這裏指離別。
  • 吹噓:這裏指幫助,提攜。
  • 癰疽:yōng jū,中醫指惡性膿瘡。這裏比喻惡劣的環境。
  • 采芑:cǎi qǐ,古代的一種蔬菜,這裏指採集蔬菜,比喻從事某種活動。
  • 連茹:lián rú,比喻接連不斷。
  • 倚閭:yǐ lǘ,指母親在家門口等待兒子歸來,比喻思鄉之情。
  • 杜宇:dù yǔ,即杜鵑,這裏指杜鵑的叫聲,常用來象徵悲傷。
  • 蟾蜍:chán chú,月亮,這裏指時間流逝。
  • 金匱:jīn guì,古代藏書的地方,這裏指重要的文獻。
  • 石渠:shí qú,古代藏書的地方,這裏指重要的文獻。
  • 賈馬:jiǎ mǎ,指賈誼和司馬相如,兩位著名的文學家。
  • 嚴徐:yán xú,指嚴助和徐樂,兩位著名的政治家。
  • 弊履:bì lǚ,破舊的鞋子,比喻貧窮。
  • 長裾:cháng jū,長袍,這裏指高官的服飾。
  • 呼轍魚:hū zhé yú,比喻生活困頓,無法自拔。

翻譯

同遊河北之後,我們共同抵達浙西之初。獨自倚靠的是舊日的知心,卻變成了會面的稀疏。三年間我們仍感離別之苦,萬里之外你仍在幫助我。我這小子沒有特別的才能,先生卻過分地讚譽我。你稱讚我如司馬相如的賦,求我傳授如夏侯勝的書。倉促間我安排了歸鄉的計劃,卻在此地滯留,成爲寄居者。我已不再是那個俊逸的少年,卻仍是那個主宰惡劣環境的人。名士們多親近我,諸公也常請我幫忙。我駕着車想要去採集芑菜,即刻就要開始連綿不斷的事務。然而我卻因流矢而受傷,居然因思鄉而心生恨意。聽到杜鵑的叫聲讓我心驚,時間的流逝讓我易感悲傷。忽然間我被召去整理金匱中的文獻,不久又被徵召去論說石渠中的書籍。我的文章怎能與賈誼和司馬相如相比,我的謀略也非嚴助和徐樂所能及。我的小技藝終究難以見效,窮困和憂愁只如常。我仍自矜地保留着破舊的鞋子,不願穿上高官的長袍。我寧願成爲棲息在樑上的燕子,也不願成爲呼喚轍中的魚。我日復一日地想象着你的儀容,何時才能舒展我的懷抱。我奏疏給皇上,抽出筆來等待在直廬。烏臺的弦已經改變,鰲禁的席位仍然空虛。何時才能再見你的馬首,分享你的光輝。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對自身境遇的感慨。詩中,作者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的境遇,表達了對友人的感激和對未來的期待。同時,詩中也流露出作者對自身才華的自信與對現實的不滿。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