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趙文敏公舊作十首點絳脣

天台洞口祧開了。無奈劉郎老。多情何苦嘆途窮,人與花枝都在暗塵中。 個人那日猶癡小。簾底秋波渺。別來幾度見春風。 應是門前花落水流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台洞口:指天台山中的洞口,這裏可能暗指仙境或隱祕之地。
  • 祧開了:祧(tiāo),古代指祭祀時打開神龕的門,這裏可能指洞口敞開。
  • 劉郎:指劉晨,傳說中與阮肇一同入天台山採藥的仙人,後用來泛指仙人或隱士。
  • 途窮:指人生的道路走到盡頭,比喻困境。
  • 暗塵中:比喻世俗的紛擾和塵埃。
  • 個人:指某個人,這裏可能指作者自己或特定的某人。
  • 秋波渺:秋波,指女子的眼神,渺,遠的意思,這裏形容眼神深遠。
  • 幾度:幾次,多少次。
  • 花落水流東:比喻時光流逝,美好事物的消逝。

翻譯

天台山的洞口敞開了,可惜劉郎已經老去。何必因爲多情而感嘆人生的困境,人與花枝都沉浸在世俗的塵埃之中。

那個人那天還顯得那麼天真幼稚,簾下的眼神深邃而遙遠。自從分別後,又經歷了多少次春風的吹拂。

應該是門前的花已經凋落,水向東流去,象徵着時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天台洞口、劉郎、花枝等意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人與花枝都在暗塵中」一句,巧妙地將人與自然景物融爲一體,共同承受着世俗的紛擾和塵埃,體現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後文通過對「秋波渺」和「花落水流東」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無常的憂慮,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悠遠,語言凝練,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