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順文
註釋
- 維齊:即指齊國,古地名,位於今山東省一帶。
- 祲(jìn):不祥之氣,這裏指災難。
- 夾輔:輔佐,輔助。
- 腋肘:比喻親近和重要的地方。
- 上腴:肥沃的土地。
- 浙右:指浙江一帶,古代以右爲尊,故稱。
- 奇閫:指城門,閫(kǔn)指門檻。
- 隳(huī):毀壞。
- 封守:守衛,守護。
- 潢池:指水池,這裏比喻小地方。
- 跳梁:跳躍,比喻叛亂。
- 裒林棷:聚集的樹木,比喻叛亂者。
- 通衢:大路。
- 戎馬:戰馬。
- 踐蹂:踐踏。
- 莽莽:茂盛的樣子。
- 穡事:農事。
- 赤白囊:指緊急文書。
- 軫念:深切思念。
- 簡師:選拔軍隊。
- 岌岌:危險的樣子。
- 摧瓦缶:比喻輕易摧毀。
- 烽煙:戰火。
- 介冑:盔甲。
- 輻湊:聚集。
- 躬耕:親自耕種。
- 錯繡:比喻美麗多彩。
- 削瓜:比喻簡樸的生活。
- 布絮:粗布衣服。
- 盈垢:充滿污垢。
- 遺文:遺留下來的文章。
- 脫漏:遺失。
- 瓊玖:美玉,比喻珍貴。
- 虛牖:空窗。
- 儷:並列。
- 鐘鼎壽:比喻重要和長久。
- 無負:沒有辜負。
- 枉過:謙辭,指對方屈尊來訪。
- 衡扉:門。
- 辰酉:時間。
- 超絕:超越常人。
- 窺園:比喻專心致志。
- 巢由:指隱士。
- 羊裘:比喻簡樸。
- 祿仕:做官。
- 棧豆:比喻小利。
- 裹糧:準備食物。
- 夏首:夏初。
- 栲杻:樹木名。
- 太行:山名。
- 青雲:高空。
- 淡如帚:形容山色淡雅。
- 卷天:形容波浪滔天。
- 蛟吼:比喻風浪聲。
- 邱墳:墳墓。
- 俯仰:比喻時間短暫。
- 門祚:家族的命運。
- 大就:大成就。
- 蚤夜:早晚。
- 獵文囿:比喻勤奮學習。
- 植英才:培養人才。
- 民俗:民間風俗。
- 歸厚:歸於淳樸。
- 漢水:河流名。
- 齒尚幼:年紀還小。
- 涕泗:眼淚和鼻涕。
- 河之幹:河岸。
- 觴酒:酒杯。
翻譯
齊國是古代的青州,那裏的山水非常秀麗。曾經遭受過重大的災難,但周邊的輔助如同腋下和肘部一樣重要。那裏的土地肥沃,財富和賦稅與浙江一帶相當。但城門和城牆已經毀壞,失去了守護。小地方的盜賊興起,聚集在林中。白天在大路上燒殺搶掠,戰馬相互踐踏。房屋化爲飛塵,草木茂盛。往年大戶人家,存活下來的不到十分之一二。戰爭連年不斷,農事荒廢。緊急文書紛至沓來,但偉大的功勳又在哪裏呢?這給國家帶來了憂慮,深切思念日夜不停。選拔軍隊進行天罰,形勢危急不敢拖延。秦中派出精銳部隊,長途跋涉擊敗羣醜。七十座城池輕易被攻克,如同摧毀瓦罐。大野熄滅了烽煙,許多士兵脫下了盔甲。兩河的關口暢通,中原不再有紛爭。行人和居民如蟻旋和輻湊。濟南的李徵君,多年來一直是文獻的守護者。他親自耕種,園田美麗如錯繡。自從經歷了戰亂,他四處躲避。生活簡樸,面容削瘦,衣着破舊。先師的遺文一一交到他手中。他歷經萬死一生,收藏這些文獻以免遺失。我曾經讀過他的書,篇章如同璀璨的瓊玖。在京華的館舍中閱讀,霜月動搖着空窗。尋找機會將這些文獻刻在棗木和梓木上,與鐘鼎一樣長壽。古人稱賢弟子,李徵君確實沒有辜負。我與他初次相識,但早已久聞他的名聲。他屈尊來到我的山齋,我在竹外的門旁等候。欣然接受他的到來,笑語中忘記了時間。他的議論超羣絕倫,白日如同雲霧被剖開。他讀書專心致志,焚膏繼晷地研究。他像隱士一樣穿着羊裘,對做官不感興趣。他像天馬駒一樣,不願意留戀小利。他帶着糧食離開都門,歸期迫近夏初。春天的容顏照耀着桃李,河川的景色滋潤着栲杻。太行山高聳入青雲,千峯淡雅如帚。黃河波浪滔天,風雨中如同怒蛟吼叫。路經百戰場,青苔覆蓋着白骨。到家後拜祭墳墓,狐狸在荒丘上。俯仰之間,古今成了一片,野哭與山溜交雜。不要悲傷家族的衰落,晚年應當有大成就。立言繼承前賢,早晚在文囿中狩獵。爲國家培養英才,民俗盡歸淳樸。我家在漢水之上,昔別時我還年幼。十多年的艱險,骨肉親人是否還在?你歸去後我該如何,淚水滿衣袖。在河岸上握手告別,臨風舉起一杯酒。人生難得相聚,怎能不懷念親友。相約保持美好的名聲,美好的時光不可長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後的荒涼景象和對友人的深情告別。通過對齊國曆史和地理的描述,以及對戰亂、農事荒廢、文獻收藏等細節的刻畫,展現了時代的動盪和個人的堅守。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腋肘」、「瓊玖」、「天馬駒」等,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結尾處對友人的期望和對人生的感慨,透露出深沉的情感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