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虛舟:比喻心境空明,無牽無掛,如同空船。
- 元:本來,原來。
- 不繫:不繫於物,即不受外界事物束縛。
- 物外僧:超脫世俗的僧人。
- 空空:形容心境極其空明,無慾無求。
- 無我相:佛教用語,指沒有自我存在的執着。
- 落落:形容孤獨,不與世俗同流。
- 有誰應:有誰能理解或迴應。
- 東山:指隱居之地,也象徵着高潔的志向。
- 氣倍增:氣勢或精神倍增。
翻譯
心境空明如不繫之舟,至今在湖海間傳頌。 領悟了庭前柏樹的禪意,方成爲超脫世俗的僧人。 心中空無一物,無我之相,孤獨中又有誰能理解? 若肯隱居東山,東山的氣勢必將倍增。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虛舟」、「庭前柏」等意象,表達了作者追求心靈自由、超脫世俗的理想。詩中「空空無我相」一句,深刻體現了佛教的「無我」思想,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空明與超脫。結尾的「東山氣倍增」則暗示了隱居生活的高潔與精神的昇華。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超然態度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