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夫婦團圓爲風流,成姻眷,恩情美滿,夫婦團圓。卻忘了間阻情,遂了平生願。
鄭恆枉自胡來纏,空落得惹禍招愆。一個賣風流的志堅,一個逞嬌姿的意堅,一個調風月的心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呂:古代音樂十二律之一,這裏指曲牌名。
- 普天樂:曲牌名,屬於中呂宮調。
- 崔張十六事:指關漢卿所作的十六首關於崔鶯鶯和張生的故事曲。
- 風流:這裏指男女間的愛情或浪漫情事。
- 姻眷:婚姻關係。
- 間阻情:指阻礙兩人感情的因素或困難。
- 平生願:一生中的願望。
- 鄭恆:故事中的第三者,試圖干擾崔張的愛情。
- 枉自:徒勞無功地。
- 胡來纏:無理取鬧,糾纏不休。
- 惹禍招愆:招致麻煩和罪過。
- 賣風流:指追求浪漫愛情的人。
- 逞嬌姿:展示嬌媚的姿態。
- 調風月:指調情,玩弄愛情。
翻譯
夫婦因爲愛情而團圓,成就了婚姻,恩情美滿,夫婦團圓。卻忘記了那些阻礙我們感情的困難,終於實現了我們一生的願望。 鄭恆徒勞無功地胡亂糾纏,結果只是自找麻煩。一個追求浪漫愛情的人意志堅定,一個展示嬌媚姿態的人心意堅定,一個玩弄愛情的人心志堅定。
賞析
這首曲子描繪了崔鶯鶯和張生克服困難,最終實現美滿婚姻的故事。通過對比鄭恆的無理取鬧和崔張二人的堅定愛情,突出了真愛的力量和價值。曲中「賣風流的志堅」、「逞嬌姿的意堅」、「調風月的心堅」三句排比,生動地展現了主人公們對愛情的執着和堅定,同時也諷刺了鄭恆的無謂糾纏,增強了曲子的戲劇性和感染力。整體上,這首曲子語言簡練,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真摯愛情的讚美和對無理取鬧行爲的批判。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
關漢卿的其他作品
- 《 【雙調】沉醉東風 》 —— [ 元 ] 關漢卿
- 《 一半儿 · 仙呂 · 題情 》 —— [ 元 ] 關漢卿
- 《 南呂 ·四塊玉 · 閒適 》 —— [ 元 ] 關漢卿
- 《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第一折) 》 —— [ 元 ] 關漢卿
- 《 關張雙赴西蜀夢(第三折) 》 —— [ 元 ] 關漢卿
- 《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第三折) 》 —— [ 元 ] 關漢卿
- 《 尉遲恭單鞭奪槊(第二折) 》 —— [ 元 ] 關漢卿
- 《 四塊玉 · 南呂 · 別情 》 —— [ 元 ] 關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