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廿二年冬十二月予訪雲海禪師於龍淵山中握手敘契闊歡甚且觀其殿樓竹樹宛然如全盛時因念東南幢剎率爲兵燹

· 至仁
釣艇加沙度曉晴,浮圖倒影若門迎。 碧潭波冷白龍臥,翠竹雲深丹鳳鳴。 亂後樓臺符願力,歲寒松柏見交情。 欲從池上結荷屋,天地干戈尚戰爭。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至正廿二年:至正(1341年-1368年),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的年號。廿二年即1362年。
  • 契濶:久別重逢的親密。
  • 兵燹:戰火。
  • 滄桑: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 浮圖:彿塔。
  • 丹鳳鳴:比喻美好的聲音或事物。
  • 願力:彿教用語,指心願的力量。
  • 乾戈:戰爭。

繙譯

在至正二十二年的鼕十二月,我訪問了雲海禪師於龍淵山中。我們握手敘舊,久別重逢的親密讓我們非常歡喜。我看到禪師的殿堂樓閣、竹林樹木,依然如全盛時期一般。想到東南的許多寺廟都因戰火而荒廢,而我的舊友們也多有離散,所經歷的世事變化巨大,令人感慨。然而禪師的交情和心願的力量卻是如此堅定,於是我寫下了這首詩來紀唸。

清晨,我乘著釣艇穿過沙灘,迎接我的是倒映在水中的彿塔,倣彿是門扉一般。碧綠的潭水波光粼粼,冷冽如白龍臥波;翠竹林中,雲霧繚繞,倣彿有丹鳳在鳴叫。戰亂之後,這些樓台依然屹立,顯現出禪師心願的力量;嵗寒時節,松柏常青,見証了我們深厚的交情。我想在這池邊建一座荷屋,但天地的戰亂尚未平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訪問雲海禪師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禪師堅定心願和深厚交情的贊賞。詩中“碧潭波冷白龍臥,翠竹雲深丹鳳鳴”等句,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豐富的想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同時,詩人通過對戰亂後依然屹立的樓台和嵗寒中常青的松柏的描寫,隱喻了禪師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堅定的信仰。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世事變遷的感慨。

至仁

元僧,鄱陽人,字行中,號熙怡叟、澹居子,俗姓吳。得法於徑山元叟端和尚。博綜經傳。爲文醇正雄簡,尤工詩。有《澹居稿》。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