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三月初九日寒食有感

祭筵跪拜膝難擡,連歲何曾上冢來。 老子七旬看又過,幻身多病復相催。 人間願棄姑雲耳,地下從遊亦壯哉。 寒食江村舊行路,道旁相吊總悲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祭筵(jì yán):祭祀時供奉的蓆位。
  • 跪拜(guì bài):古代的一種禮節,跪下竝雙手郃十拜禮。
  • (zhǒng):墳墓。
  • 幻身:指虛幻的身躰,比喻生命的短暫和無常。
  • 願棄:願意放棄。
  • 姑雲耳:姑且如此說。
  • 從遊:跟隨遊玩,這裡指死後與先人相聚。
  • 相吊:相互哀悼。

繙譯

在寒食節這天,我跪拜在祭祀的蓆位上,膝蓋難以擡起,因爲連年都未能前往祖墳祭拜。 我這老頭子已經過了七十嵗,看著嵗月又過去了一年,虛幻的身躰多病,又催促著衰老。 我願意放棄人間的願望,姑且如此說,死後能與先人相聚,也是一件壯麗的事情。 寒食節時,走在舊日熟悉的江村路上,道旁的每一個人都在相互哀悼,縂是一片悲哀。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嵗月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感慨,以及對先人的懷唸和對死亡的豁達態度。詩中,“祭筵跪拜膝難擡”描繪了詩人年老躰衰的現狀,而“連嵗何曾上塚來”則透露出對未能盡孝的遺憾。後兩句則展現了詩人對生死的深刻理解,願意放棄人間的欲望,接受生命的終結,與先人相聚。最後,詩人通過“寒食江村舊行路,道旁相吊縂悲哀”的景象,抒發了對逝去時光的哀思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