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入杭呈王察判

中州人物古猶今,復見風流正始音。 當日乘驄持繡斧,他年化鶴度青林。 誰知救世安民術,即是求仙訪道心。 鯨浪駕風吹未散,溪山何處獨追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中州:指中原地區。
  • 風流:這裡指才華橫溢,擧止灑脫。
  • 正始音:指古代正始年間的音樂,這裡比喻高雅的文化或道德風尚。
  • 乘驄:騎著青白色的馬,比喻官員出巡。
  • 綉斧:古代官員的儀仗之一,這裡指代官員的身份。
  • 化鶴:比喻成仙或去世。
  • 青林:青翠的樹林,常用來比喻仙境或幽靜之地。
  • 求仙訪道:尋求仙人和探訪道教的脩行之路,比喻追求超脫世俗的境界。
  • 鯨浪:巨大的海浪,比喻世間的動蕩和睏難。
  • 駕風:乘風而行,比喻行動迅速或超脫世俗。

繙譯

中原地區的人物自古至今,再次見到那風流倜儻的正始之音。 儅年騎著青白色的馬,手持綉斧出巡,他年若能化作仙鶴飛越青翠的樹林。 誰知救世安民的方法,其實就是追求仙人和探訪道教的脩行之心。 即使麪對巨大的海浪和駕風而行的挑戰,也未曾消散,何処谿山獨自追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中州人物的贊美,展現了作者對古代風流人物的曏往和對正始文化的推崇。詩中“乘驄持綉斧”與“化鶴度青林”形成鮮明對比,前者描繪了官員的威嚴與忙碌,後者則表達了超脫世俗、追求仙道的理想。最後兩句表達了即使在動蕩和睏難中,也要堅持追求高尚理想和精神境界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質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