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上京雜詠韻十首

· 袁桷
高下雲中樹,疏明雪外山。 坡凹茅結屋,嶺轉水回灣。 禁路分馳道,沙場當內閒。 通明風露冷,時許侍清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疏明:稀疏而明亮。
  • 坡凹:山坡上的低窪處。
  • 茅結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嶺轉:山嶺蜿蜒曲折。
  • 水回灣:水流在灣曲處迴旋。
  • 禁路:皇宮中的道路。
  • 馳道:供馬車快速行駛的道路。
  • 沙場:沙地,這裏指皇宮中的空地。
  • 內閒:宮內的閒散之地。
  • 通明:透亮,明亮。
  • 風露冷:風和露水帶來的涼意。
  • 侍清班:侍奉在清靜的朝班中。

翻譯

雲中樹木高高低低,雪外的山巒稀疏而明亮。 山坡低窪處有茅草搭建的房屋,山嶺蜿蜒水流在灣曲處迴旋。 皇宮中的道路與馳道分開,沙地作爲宮內的閒散之地。 透亮的風露帶來涼意,不時有機會侍奉在清靜的朝班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宮廷內外的景象,通過對比雲中樹木與雪外山巒的疏明,以及坡凹茅屋與嶺轉水灣的自然景緻,展現了宮廷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詩中「禁路分馳道,沙場當內閒」巧妙地將宮廷的秩序與自然的閒適相結合,表達了作者對宮廷生活的深刻體驗與對自然美景的欣賞。結尾的「通明風露冷,時許侍清班」則透露出作者對宮廷生活的嚮往與對清靜朝班的珍視。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