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周南翁退朝二首

· 袁桷
蹕道聲回覲后皇,霞旌雙引拂朱光。 龜臺新按《霓裳》曲,獸鼎重然甲煎香。 歌板遏雲穿泱漭,酒車流水度汪洋。 重輪瑞世思齊聖,傳信應須屬子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蹕道(bì dào):古代皇帝出行時,禁民通行以清道的道路。
  • 覲后皇:指朝見皇帝。
  • 霞旌:彩色的旗幟。
  • 龜臺:古代宮廷中的高臺,常用於舉行宴會或音樂舞蹈。
  • 霓裳曲:古代宮廷樂曲名,傳說爲仙女所奏。
  • 獸鼎:古代的一種鼎,上面裝飾有獸形。
  • 甲煎香:一種香料,用於薰香。
  • 歌板:古代的樂器,類似於現代的木魚。
  • 遏雲:阻止雲彩,形容歌聲高亢,能阻止雲彩飄動。
  • 泱漭(yāng mǎng):形容水面廣闊無邊。
  • 重輪:指日或月的雙重光環,象徵吉祥。
  • 瑞世:吉祥的時代。
  • 思齊聖:思慕聖明。
  • 傳信:傳遞信息或信仰。
  • 子長:人名,可能指某位有德行的長者。

翻譯

皇帝出行時的蹕道聲迴盪,朝見皇帝后,彩旗飄揚,拂動着硃紅色的光芒。在龜臺上新演奏的《霓裳》曲,與獸鼎中重燃的甲煎香交織。歌聲高亢,彷彿能阻止雲彩飄動,穿越廣闊無邊的天空;酒車如流水般,穿越汪洋大海。在這個吉祥的時代,人們思慕聖明,傳遞信息或信仰,應當寄託於有德行的長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宮廷的盛況,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了皇帝出行的壯觀場面和宮廷生活的奢華。詩中「蹕道聲回覲后皇」一句,即展現了皇帝的威嚴與尊貴。而「龜臺新按《霓裳》曲」等句,則通過音樂和香氣的描繪,傳達出宮廷文化的精緻與高雅。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對聖明時代的嚮往和對德行長者的尊敬,體現了作者對美好時代的讚美和對道德的追求。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