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薰風從南來閣試

熙朝長化日,晝漏午沉沉。 銅羽光吹動,花階燠氣侵。 奇峯飛近關,霽靄散高林。 解慍朱明職,阜財聖主心。 有臣遲退食,與衆共披襟。 自奏虞弦後,薰和盡古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熙朝:繁榮的時代。
  • 長化日:長時間的光明和溫暖。
  • 晝漏:古代計時器,此處指時間。
  • 銅羽:古代的一種風向標,形似羽毛。
  • 燠氣:溫暖之氣。
  • 奇峯:指遠處的山峯。
  • 霽靄:雨後天晴的薄霧。
  • 解慍:消除煩惱。
  • 朱明:指太陽。
  • 阜財:增加財富。
  • 退食:指官員退朝後用餐。
  • 披襟:敞開衣襟,比喻心情舒暢。
  • 虞弦:古代的一種絃樂器,此處指音樂。
  • 薰和:溫和的香氣。

翻譯

在繁榮的時代,長時間的光明和溫暖中,時間緩緩流逝。銅製的風向標隨着風輕輕擺動,花壇上的溫暖氣息逐漸瀰漫。遠處的山峯似乎飛近了關口,雨後的薄霧散佈在高高的樹林間。太陽履行着消除煩惱的職責,聖明的君主心中想着增加民衆的財富。有臣子推遲了用餐,與衆人一同敞開衣襟,心情舒暢。自從演奏了虞弦之後,溫和的香氣瀰漫古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繁榮時代的寧靜午後,通過細膩的自然景物描寫,展現了溫暖和諧的氛圍。詩中「銅羽光吹動,花階燠氣侵」等句,巧妙地運用自然元素,傳達出時間的流逝和自然的和諧。後文通過「解慍朱明職,阜財聖主心」等句,表達了對聖明君主的讚美和對社會繁榮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和諧社會的理想追求。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