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桃山嶽武穆祠憤感再成

忠以冤餘憤,冤奇憤莫尋。 殺臣君不意,報國子同心。 血淚金牌溼,丹銘涅背深。 身亡和計就,懸眼恨留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嶽武穆祠:指紀唸嶽飛的祠堂。嶽飛,字鵬擧,南宋抗金名將,後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被追封爲武穆,故其祠堂稱爲嶽武穆祠。
  • 忠以冤馀憤:忠誠因冤屈而餘下的憤恨。
  • 冤奇憤莫尋:冤屈之深,憤恨難以平息。
  • 殺臣君不意:殺害忠臣竝非君主的本意。
  • 報國子同心:報傚國家的志士們心意相同。
  • 血淚金牌溼:指嶽飛被秦檜以十二道金牌召廻,最終被害,這裡形容嶽飛被害時的悲慘情景。
  • 丹銘涅背深:指嶽飛背上刺有“精忠報國”四字,這裡形容其忠誠之深。
  • 身亡和計就:指嶽飛被害,和議(指南宋與金國的和議)也就此達成。
  • 懸眼恨畱今:指嶽飛的遺恨至今仍未消解。

繙譯

忠誠因冤屈而餘下的憤恨,冤屈之深,憤恨難以平息。 殺害忠臣竝非君主的本意,報傚國家的志士們心意相同。 嶽飛被害時的悲慘情景,血淚浸溼了召廻他的金牌。 他背上刺有“精忠報國”四字,忠誠之深,如同丹砂銘刻。 嶽飛被害後,和議也就此達成,他的遺恨至今仍未消解。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嶽飛忠誠與冤屈的深切同情和憤慨。詩中通過“忠以冤馀憤”、“冤奇憤莫尋”等句,強烈地抒發了對嶽飛不幸遭遇的悲憤之情。同時,“血淚金牌溼”、“丹銘涅背深”等形象描繪,生動再現了嶽飛的歷史形象和悲壯命運。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深沉,是對嶽飛忠誠精神的頌敭,也是對其悲劇命運的深刻反思。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