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爲楊中翰母中翰生十日而亡其母
十日無知識,那知有慈母。
稍長聽人言,一言一酸楚。
闢如少唐兒,原不知鄉土。
從人問閭廬,悲咽淚如雨。
哀怨本由衷,焉知涕無從。
一封黃紙詔,十里白楊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闢如:譬如,比如。
- 閭廬:故鄉。
- 從:跟隨,隨着。
- 焉知:怎麼知道。
- 黃紙詔:指皇帝的詔書,這裏可能指代重要的文書或消息。
- 白楊:一種樹,常用來象徵悲傷和哀悼。
翻譯
出生十天還未懂事,哪知自己有慈母。 長大後聽別人說起,每句話都讓人心酸。 就像那年輕的唐朝人,原本不懂故鄉的意義。 向人詢問故鄉的事情,悲傷得淚如雨下。 哀怨之情發自內心,怎知淚水無法停止。 一封重要的文書傳來,伴隨着十里白楊的悲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幼年喪母的孩子的悲痛情感。詩中,「十日無知識,那知有慈母」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無知和後來的悔恨。隨着年齡的增長,他開始理解失去母親的痛苦,「稍長聽人言,一言一酸楚」。詩中使用了比喻和象徵,如「闢如少唐兒,原不知鄉土」和「一封黃紙詔,十里白楊風」,增強了情感的表達和詩意的深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深刻地反映了失去親人的痛苦和對母愛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