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進之雜詠

山亭處處挈胡牀,不獨遊忙睡亦忙。 官況易消如暴水,癡兒難長似黃楊。 巖花盛日求長假,石榻開時見古方。 擲卻儒紳與巾子,添將冰水注茶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qiè):攜帶。
  • 胡牀:古代的一種便攜式坐具。
  • 官況:官場生涯。
  • 暴水:急流。
  • 癡兒:愚笨的人,這裏可能指自己。
  • 黃楊:一種生長緩慢的樹木。
  • 巖花:山岩上的花。
  • 長假:長時間的休息或假期。
  • 石榻:石制的牀。
  • 古方:古代的藥方或方法。
  • 儒紳:儒者的服飾,這裏指儒者的身份。
  • 巾子:頭巾,也指儒者的裝束。
  • 冰水:冷水。
  • 茶湯:茶水。

翻譯

山中的亭子裏處處都帶着便攜的胡牀,不僅遊玩時忙碌,連睡覺時也忙碌。 官場生涯容易消逝如同急流,愚笨的我難以成長就像生長緩慢的黃楊樹。 山岩上的花盛開時,我渴望長時間的休息,石牀打開時,我看到了古老的藥方。 我拋棄了儒者的服飾和頭巾,增加了冷水來沖泡茶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袁宏道在山中的生活情景,表達了他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詩中「山亭處處挈胡牀」展現了詩人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官況易消如暴水」則深刻反映了官場的無常和詩人對此的無奈。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渴望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高尚情操。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