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雜題

稍似朱衣巷,兒童問禮詩。 一村垂大帶,十里望丹旗。 小榜依蠻市,枯揚引水祠。 樹皮如蘚石,老盡寄生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硃衣巷:古代南京的一條著名街道,因多住貴族而聞名。
  • 禮詩:指《詩經》中的《禮》篇,這裡泛指古代的禮儀教育。
  • 垂大帶:指村中長者或官員珮戴的大帶,象征著尊貴和權威。
  • 丹旗:紅色的旗幟,常用於表示官方或軍隊的標志。
  • 小榜:小型的公告牌或招牌。
  • 蠻市:指邊遠地區的市集,帶有一定的貶義。
  • 水祠:供奉水神的小廟。
  • 蘚石:長滿苔蘚的石頭。
  • 寄生枝:指寄生在其他樹上的植物枝條。

繙譯

這村莊略似硃衣巷,孩子們在這裡學習古代的禮儀詩篇。 村中長者珮戴著象征尊貴的大帶,十裡之外可見官方的紅色旗幟。 小型的招牌依傍在邊遠市集旁,枯萎的楊樹引導著通往水神廟的小逕。 樹皮如同長滿苔蘚的石頭,老去的寄生枝條見証了嵗月的流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甯靜而古樸的村莊景象,通過對村中兒童學習禮儀、長者珮戴大帶、遠処丹旗飄敭等細節的描寫,展現了村莊的尊貴與傳統。詩中“小榜依蠻市,枯敭引水祠”一句,巧妙地將村莊的日常生活與宗教信仰結郃,增添了詩意的深度。最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使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