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以明先生赴南都試

把酒新聽百舌鳴,蒼煙盡處看君行。 梨花雨漲春流疾,柳絮風香畫槳輕。 寶劍危冠真國士,高牙大纛盡門生。 秋來怒翮天池老,不怕垂天化不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百舌:鳥名,善鳴。
  • 蒼菸:青色的菸霧,常指雲霧。
  • 梨花雨:形容春雨如梨花般細膩。
  • 畫槳:裝飾華麗的船槳。
  • 危冠:高冠,形容士人裝束。
  • 高牙大纛:高大的旗幟,比喻顯赫的官職或地位。
  • 怒翮:振翅高飛。
  • 天池:神話中的大海,比喻極高的地方。

繙譯

擧盃傾聽百舌鳥的歡歌,望著青菸盡頭的你漸行漸遠。 春雨如梨花般細膩,使河水急漲,柳絮隨風飄香,畫船輕快地劃過。 你身著寶劍高冠,真是一位國士,高大的旗幟下,都是你的門生。 鞦天來臨時,你振翅高飛,即使天池再高,也不怕不能化作垂天的巨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友人赴考的場景,通過春天的生機盎然和友人的英姿颯爽,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詩中“梨花雨漲春流疾,柳絮風香畫槳輕”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春天的美景,而“寶劍危冠真國士,高牙大纛盡門生”則展現了友人的威嚴與學識。結尾的“怒翮天池老,不怕垂天化不成”更是以壯志淩雲的氣勢,預示著友人必將有所成就。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