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

未必愁心減,應求刺眼稀。 安能需雨蔓,復使怨人歸。 逼處真而罪,芟除莫我非。 前山無數碧,相對豈無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刺眼:引人注目,讓人感到不舒服。
  • 需雨蔓:需要雨水滋潤而蔓延生長。
  • 逼処真而罪:在逼迫的環境中真實存在卻成了罪過。
  • 芟除:除去,割除。
  • 莫我非:沒有我不對的地方。

繙譯

未必是因爲愁心減少,衹是希望那些刺眼的東西能少一些。 怎能等待雨水滋潤,讓它們蔓延生長,再次使人抱怨而歸。 在逼迫的環境中真實存在卻成了罪過,除去它們,沒有我不對的地方。 眼前是無數碧綠的山巒,相對而立,難道就沒有違背之処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除草這一日常行爲,隱喻了作者對於社會現象的深刻反思。詩中“刺眼”之物,或許指的是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或是不公之事,作者希望這些能夠減少。而“需雨蔓”則表達了對於這些現象可能因環境而蔓延的擔憂。後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於自己行爲的堅定和正義感,即使麪對外界的壓力和指責,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行動。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社會正義的執著追求。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