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曾長石太史

天祿歸來且道裝,高齋八九瞰瀟湘。 花前白恰新雲氣,枕底青山舊日光。 竹影侵溪朝洗研,柳梢披雨夜焚香。 故應禪味如鹽水,宿世曾爲青草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祿:指天子的祿位,這裏指曾長石曾任太史的官職。
  • 且道裝:且,暫且;道裝,道士的裝束。
  • :俯視。
  • 白恰:白色的帽子,這裏指道士的帽子。
  • 新雲氣:新鮮的雲氣,形容環境清新。
  • 枕底:枕頭下,這裏指夢中或想象中的景象。
  • 青山:青翠的山巒。
  • 舊日光:往日的光輝,指過去的榮耀或美好時光。
  • 洗研:洗硯臺,指準備書寫。
  • 焚香:點燃香料,常用於宗教或冥想活動。
  • 禪味:禪宗的意味,指深遠的哲理或心境。
  • 鹽水:比喻平淡無味。
  • 宿世:前世。
  • 青草堂:指簡樸的居所,可能與禪宗修行有關。

翻譯

你從天子的祿位歸來,暫且換上道士的裝束, 你的高齋八九間,俯瞰着美麗的瀟湘。 花前戴着白色的道士帽,呼吸着新鮮的雲氣, 枕下夢中,青山的舊日光輝依舊閃耀。 竹影輕輕拂過溪流,清晨洗硯準備書寫, 柳梢在雨中搖曳,夜晚點燃香料,靜心冥想。 你的心境如同禪宗的深意,平淡如鹽水, 前世或許曾在青草堂中修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曾長石太史從官場歸隱後的生活狀態,通過「天祿歸來且道裝」展現了他的超脫與轉變。詩中「花前白恰新雲氣,枕底青山舊日光」等句,以清新脫俗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曾長石高潔品格和隱逸生活的讚美。末句「故應禪味如鹽水,宿世曾爲青草堂」則深化了主題,暗示了曾長石深厚的禪宗修養和前世的修行經歷,整體詩意深遠,語言凝練,展現了袁宏道對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對其生活態度的認同。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