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黃鐘律轉日南至,緹室灰浮陽氣潛。 苑外窺梅才的的,河邊覓草未纖纖。 樓臺消雪皆迎暖,雲物呈祥不待佔。 聞道南郊恭代畢,定將昭事答威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黃鍾律:古代音樂十二律之一,代表仲鼕之月。
  • 日南至:即鼕至。
  • 緹室:古代觀測節氣變化的暗室,緹(tí)。
  • 灰浮:古代用以測定節氣變化的儀器,鼕至時,陽氣初動,灰浮於琯口。
  • 的的:鮮明,的(dí)。
  • 纖纖:細小,纖(xiān)。
  • 雲物:雲彩的形狀和顔色。
  • 呈祥:顯現吉祥的征兆。
  • 恭代:恭敬地代替皇帝進行祭祀。
  • 昭事:明示祭祀之事。
  • 威嚴:莊嚴的儀式。

繙譯

隨著黃鍾律的轉動,鼕至到來,緹室中的灰浮顯現出陽氣的潛藏。在苑外看梅,梅花鮮明可見,而在河邊尋草,草還未長出細小的嫩芽。樓台上的雪開始消融,都迎接著溫煖,雲彩的形狀和顔色預示著吉祥,無需佔蔔。聽說南郊的祭祀已經恭敬地完成,必定是爲了明示祭祀之事,以答謝那莊嚴的儀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鼕至時節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通過“黃鍾律轉”和“緹室灰浮”等細節,準確地捕捉了鼕至的節氣特征。詩中“苑外窺梅”與“河邊覔草”形成對比,既展現了梅花的堅靭,又暗示了春天的臨近。結尾提及南郊的祭祀,表達了對傳統禮儀的尊重和對天時的敬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感悟。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