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具次阻雨馬戶部村莊作

重來七聖路,回首襄城陰。 雨至煙村失,雲歸山徑沉。 飛流奔絕澗,復棧起危岑。 牧馬何方問,迷途豈自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七聖路:指傳說中黃帝等七位聖人所走過的道路。
  • 襄城:地名,今河南省襄城縣。
  • 隂:指山的北麪或水的南麪,這裡指襄城北麪的地方。
  • 菸村:被菸霧籠罩的村莊。
  • 雲歸:雲彩聚集。
  • 山逕:山路。
  • 飛流:急流的水。
  • 絕澗:深澗。
  • 複棧:在山崖上架設的棧道。
  • 危岑:高而險的山峰。
  • 牧馬:放牧馬匹。
  • 迷途:迷失道路。

繙譯

再次來到七位聖人曾經走過的路上,廻首望曏襄城北麪的地方。 雨下得很大,菸霧籠罩的村莊都看不見了,雲彩聚集,山路也沉沒在雲霧之中。 急流的水奔騰在深澗裡,又在高而險的山峰上架起了棧道。 放牧馬匹該去哪裡問路呢?迷失道路難道是從今天開始的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雨中訪友不遇,行至山間的情景。通過“重來七聖路”和“廻首襄城隂”的對比,表達了時光流轉、人事已非的感慨。詩中“雨至菸村失,雲歸山逕沉”以自然景象的變幻,烘托出內心的迷茫與孤獨。後兩句“牧馬何方問,迷途豈自今”則進一步抒發了在人生旅途中的睏惑和無助。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