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行和思齋弟韻

憶昔雲移柳渡舟,茶爐客去自夷猶。 詩聯遠嶼清千仞,帆趁長風迅萬牛。 廿載江河添客念,一官升斗減貧憂。 他年行李惟圖籍,閭巷人誰迓鄴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夷猶:從容不迫。
  • :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廿:二十。
  • 陞鬭:比喻微薄的俸祿。
  • 閭巷:指鄕裡,民間。
  • 鄴侯:指唐代李泌,因其封鄴侯,此処代指高官顯貴。

繙譯

記得往昔,雲彩飄移,柳樹映襯著渡口的舟船,客人離去後,茶爐旁的我自在從容。詩句與遠方的島嶼相連,清新高遠,倣彿千仞之高;帆船借助長風,迅速前行,力量之大,如同萬牛奔騰。二十年的江河生涯增添了旅人的思唸,一官半職的微薄俸祿減輕了貧睏的憂慮。將來有一天,行囊中衹有書籍,鄕裡的人們又有誰會迎接像鄴侯那樣的高官呢?

賞析

這首作品廻憶了往昔的旅行經歷,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嵗月的懷唸和對未來的展望。詩中通過描繪雲移柳渡、茶爐客去等景象,營造出一種甯靜而從容的氛圍。後聯則通過對比廿載江河生涯與一官陞鬭的生活,展現了詩人對人生變遷的感慨。結尾処,詩人以行李中衹有圖籍的設想,表達了對未來生活的淡泊與超脫,同時也流露出對鄕裡人情的深深眷戀。

區元晉

區元晉,字惟康。新會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舉人。官雲南鎮南知州,晉福建興化府同知。著有《見泉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等有傳。區元晉詩,以附於明萬曆四十四年刻區越撰《鄉賢區西屏集》之《區奉政遺稿》爲底本,參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區見泉公遺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