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渡江

天浮三楚渡,城壓九江潯。 遠塹分南北,中流見古今。 桃花經漢渚,蘭氣下湘陰。 爲問朝宗意,應知望闕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潯陽: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三楚:古地區名,指長江中下游一帶。
  • 九江: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qiàn):壕溝,這裏指江河。
  • 漢渚:漢水之濱。
  • 湘陰:地名,今湖南省湘陰縣。
  • 朝宗:古代諸侯朝見天子,這裏比喻對朝廷的忠誠。
  • 望闕:望着皇宮,表達對朝廷的思念和忠誠。

翻譯

天空映照着三楚之地渡口,城池鎮守在九江之畔。 深遠的江河分隔南北,中游的水流見證了古今變遷。 桃花盛開在漢水之濱,蘭花的香氣飄至湘陰之地。 想要詢問對朝廷的忠誠之意,應該知道我望着皇宮的心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潯陽渡江的壯闊景象,通過「天浮三楚渡,城壓九江潯」展現了地域的遼闊與歷史的厚重。詩中「遠塹分南北,中流見古今」巧妙地將地理與歷史結合,表達了時間的流轉與空間的遼遠。後兩句「桃花經漢渚,蘭氣下湘陰」以花爲媒介,連接了不同地域,增添了詩意。結尾「爲問朝宗意,應知望闕心」直抒胸臆,表達了對朝廷的忠誠與思念,情感真摯。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