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少室絕頂

二室俱造天,少室難與侔。 將淩岝崿險,遂涉清淺瀏。 陰磴煙尚霏,陽崖雨乍收。 曳曳雲觸石,涓涓溪亂流。 攀巖蘚苔滑,逾嶺徑術修。 下窺元氣合,上列象緯周。 霞彩席間發,嵐氣衣上浮。 彈琴衆山響,吹笛羣壑幽。 方茲展奇眺,聊用豁遠眸。 顧瞻盡河洛,表裏見神州。 海客談員嶠,羽士慕丹丘。 茫昧理豈設,想像步難留。 平生徒欣仰,即事恣冥搜。 寄言賞心客,去此復何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少室:指少室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南,是嵩山的一部分。
  • (móu):相等,相當。
  • 淩岝崿(líng zuò è):形容山勢險峻。
  • (liú):清澈。
  • (dèng):石階。
  • 曳曳(yè yè):形容雲彩飄動的樣子。
  • 涓涓(juān juān):形容水流細小。
  • 蘚苔(xiǎn tái):苔蘚植物。
  • 徑術(jìng shù):小路。
  • 象緯(xiàng wěi):星象。
  • 席間(xí jiān):此處指雲霞似從座位間升起。
  • 嵐氣(lán qì):山中的霧氣。
  • 河洛(hé luò):指黃河與洛河流域,泛指中原地區。
  • 員嶠(yuán jiào):傳說中的仙山。
  • 丹丘(dān qiū):傳說中的仙境。
  • 茫昧(máng mèi):模糊不清。
  • 冥搜(míng sōu):深思。

翻譯

少室山與天相接,難以與其他山峯相比。我將要攀登那險峻的山峯,涉過清澈的溪流。陰暗的石階上煙霧繚繞,陽光下的山崖雨剛停。雲彩緩緩觸碰着石頭,細小的溪水在亂流中流淌。攀爬岩石時苔蘚滑膩,越過山嶺小路修長。向下看,天地之氣似乎在此交匯,向上望,星象環繞四周。雲霞似從座位間升起,山中的霧氣在衣上浮動。彈琴時衆山迴響,吹笛時羣壑幽深。在此展現奇景,暫且用來開闊視野。環顧四周,盡是黃河與洛河流域,內外可見神州大地。海客談論着仙山,羽士嚮往着仙境。模糊不清的道理豈能設立,想像中的步伐難以停留。平生只是仰慕,此時盡情深思。寄語那些欣賞此景的客人,離開這裏還有什麼可求的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登少室山的壯麗景色和深邃意境。詩人通過細膩的筆觸,將山川的險峻、溪流的清澈、雲霧的繚繞、星象的環繞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現出一幅宏偉的自然畫卷。詩中「彈琴衆山響,吹笛羣壑幽」等句,更是以音樂爲媒介,將人與自然的和諧共鳴表達得淋漓盡致。整首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讚美,也透露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