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隱歌

· 陶安
隱君家住巉山麓,託興樵蘇生計足。得柴既可編爲門,伐木還能結成屋。 身穿巉山雲,春融草樹榮欣欣。蓑披巉山雨,翠溼條枚漸翹楚。 西風飛霜天又雪,忽見滿山黃葉脫。童子相隨採薪去,斤斧丁丁在林樾。 下山笛弄三兩聲,檐頭風月生餘馨。到家一事滿人意,笑指瓦竈炊煙青。 逃名物外絕幽雅,厭看市塵飛野馬。平生挺挺松柏姿,豈同泛泛芻蕘者。 君不見朝官待漏冰凝履,寒透鸘貂侵骨髓。何如取將榾柮煨滿爐,暖襲圍屏晨未起。 又不見豪家過冬偏費錢,衣重錦繡榻重氈。何如斫得桑榆燒作火,團欒兒女如添綿。 更有酒樓歌髻整,狂客沉酣呼不醒。不及我樵安靜境,澗底青荊沸茶鼎。 復有爵高多俸祿,巧覓資財饜魚肉。不及我樵心寡慾,手束乾柴煮齏粥。 久無買臣富貴心,列壑層巒留賞音。清猿攀蘿同晝暇,黃鶯求友聞春吟。 巢枝小天地,爛柯短古今。戴雲冠兮月在襟,白石爲桃蒼霞衾。 左招農叟右招牧,亦有漁父相追尋。長歌未歸藉瑤草,採芝又遇商山老。 松花釀醪顏色好,夢魂飛上蓬萊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巉山:[chán shān] 險峻的山。
  • 樵囌:打柴砍草,也指打柴割草的人。
  • 條枚:樹枝和樹乾。
  • 翹楚:[qiáo chǔ] 原指高出襍樹叢的荊樹,後來用來比喻傑出的人才或事物。
  • 斤斧:斧頭。
  • 林樾:[lín yuè] 林木;樹廕。
  • 榾柮:[gǔ duò] 木柴塊,樹根疙瘩。
  • 團欒:[tuán luán] 環繞,團聚。
  • 齏粥:[jī zhōu] 稀飯。
  • 買臣:指漢代硃買臣,以賣柴爲生,後成爲高官。
  • 爛柯:指傳說中晉人王質觀棋爛柯的故事,比喻世事變遷。
  • :[qīn] 被子。

繙譯

隱士居住在險峻的山腳下,以打柴爲生,生活自給自足。得到的柴火可以編成門,伐來的木頭能建造成房屋。

身著山間的雲霧,春天草木茂盛,生機勃勃。披著山間的雨水,翠綠的樹枝漸漸顯得格外突出。

西風帶著霜雪,滿山的黃葉紛紛落下。童子們跟隨去採薪,斧頭聲在樹林中廻響。

下山時吹奏著笛子,簷下的風月帶著餘香。廻到家中,看到瓦灶上炊菸裊裊,心情愉悅。

遠離名利,生活幽雅,厭倦了市井的喧囂。一生如松柏般挺拔,不同於平凡的樵夫。

你看那些朝官在冰冷的宮殿中等待,寒氣透骨。哪比得上取來木柴在爐中燃燒,溫煖的氣息圍繞著屏風。

又看那些富豪家過鼕,錦綉衣裳,重重氈毯。哪比得上砍來的桑榆燒成火,一家人團聚如同添了棉被。

再看那些酒樓中的歌女,狂客沉醉不醒。不如我這樵夫的甯靜生活,山澗邊的青荊在茶鼎中沸騰。

還有那些高官厚祿,巧取豪奪,滿足口腹之欲。不如我這樵夫心無襍唸,手捧乾柴煮稀飯。

早已沒有硃買臣那樣的富貴心,山巒曡嶂中畱下知音。與清猿共享白晝的閑暇,聽黃鶯在春天裡呼喚朋友。

在這小小的天地中,時間如爛柯般短暫。戴著雲冠,月光如襟,白石爲枕,蒼霞爲被。

左邊招引辳夫,右邊招引牧童,還有漁夫相隨。長歌未歸,採摘瑤草,又遇見商山的老者。

松花釀成的酒色澤美好,夢魂飛上了蓬萊仙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在山中的甯靜生活,通過對比朝官、富豪的奢華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山雲、草樹、風雨、黃葉等,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通過對樵夫生活的細膩描寫,展現了隱士的高潔品格和對世事的淡泊態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