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東出盧龍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萬里,漢兵猶備胡。
邊塵漲北溟,虜騎正南驅。
轉鬥豈長策,和親非遠圖。
惟昔李將軍,按節出皇都。
總戎掃大漠,一戰擒單于。
常懷感激心,願效縱橫謨。
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鬱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盧龍塞(lú lóng sài):古代邊塞名,位於今河北省東北部,是古代北方的重要關隘。
- 亭堠(tíng hòu):古代邊防用來守望並傳遞信息的小堡。
- 北溟(běi míng):北方的海,這裏指邊疆的北部地區。
- 虜騎(lǔ qí):指敵人的騎兵。
- 轉鬥(zhuǎn dòu):指頻繁的戰鬥。
- 和親(hé qīn):指通過婚姻聯姻來達到和平的手段。
- 按節(àn jié):指掌握軍權,節制軍隊。
- 總戎(zǒng róng):統帥軍隊。
- 單于(chán yú):古代匈奴對其君主的稱呼。
- 縱橫謨(zòng héng mó):指宏大的策略或計劃。
- 關河(guān hé):指邊關和河流,泛指邊疆地區。
- 鬱紆(yù yū):形容心情沉重,思緒紛亂。
翻譯
向東出了盧龍塞,我感到自己像是一個孤獨的旅人。 邊防的小堡排列成萬里長,漢家的士兵仍在防備着胡人。 邊疆的北部地區戰塵瀰漫,敵人的騎兵正向南驅馳。 頻繁的戰鬥並非長久之計,通過婚姻聯姻來達到和平也不是遠大的圖謀。 想起昔日的李將軍,他掌握軍權從皇都出發。 統帥軍隊橫掃大漠,一戰就擒獲了匈奴的君主。 我常懷着感激和敬佩的心情,願意效仿他的宏大策略。 但當我倚劍而立,想要向誰訴說我的志向時,邊關和河流只是空自讓我心情沉重,思緒紛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高適對邊疆戰事的深切關注和對英雄人物的嚮往。詩中,「東出盧龍塞」一句,即展現了詩人的孤獨與憂國之情。通過對「亭堠列萬里」、「邊塵漲北溟」等景象的描繪,詩人傳達了邊疆的緊張局勢和士兵的艱辛。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李將軍的讚美,表達了自己願意爲國家出謀劃策的宏願,但「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鬱紆」則透露出詩人內心的無奈和孤寂。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高適詩歌的雄渾風格和深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