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洪平叔遊武夷

連宵陰雨長春菭,方駕山中雲即開。 峯勝正愁舟急過,灘高絕便首重回。 排雲巖竹山山出,映水春華曲曲來。 薄暮天遊最高頂,可無呼月醉深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tái):同「苔」,指苔蘚。
  • 方駕:並駕齊驅,這裏指一同乘船。
  • 首重回:頻頻回頭。
  • 春華:春天的花朵。
  • 薄暮:傍晚。
  • 天遊:指登高遠眺。
  • 深杯:指酒杯,這裏指飲酒。

翻譯

連日陰雨,苔蘚在春天裏茂盛生長,我們一同乘船進入山中,雲霧隨即散開。山峯美景正讓人擔心船速過快錯過,而高高的灘頭又讓人頻頻回頭。雲霧中,山山都露出挺拔的竹子,曲曲彎彎的水邊,春天的花朵映照着水面。傍晚時分,我們登上最高峯,遠眺天際,此時難道不應該舉杯邀月,沉醉在這美景之中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與友人同遊武夷山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山中的自然美景和遊人的心情。詩中「連宵陰雨長春菭」一句,既描繪了春雨綿綿的景象,又暗含了生機勃勃的春意。後文通過「峯勝正愁舟急過」和「灘高絕便首重回」表達了遊人對美景的留戀與不捨。結尾的「可無呼月醉深杯」則抒發了遊人在美景中的豪情與愜意,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嚮往。

高攀龍

高攀龍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雲從,改字存之,號景逸。萬曆十七年進士,授行人。以疏詆楊應宿,謫揭陽典史。遭親喪,家居三十年。天啓元年,進光祿少卿,疏劾閣臣方從哲,奪祿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貪贓穢行,爲閹黨痛恨,削籍歸。與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海內士大夫稱高顧。時閹黨專政,東林黨人遭迫害。不久,崔呈秀復矯旨遣人往逮,攀龍投水死。有《高子遺書》。 ► 1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