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響屟(xiǎng xiè):古代女子行走時鞋底發出的響聲。
- 君王厭絲竹:君王對音樂感到厭倦。
- 鳴屟:指女子行走時鞋底發出的聲音。
- 六宮:指皇帝的後宮。
- 未鏇踵:比喻時間極短。
- 麋鹿:一種鹿科動物。
- 遺址:古代遺畱下來的建築物或遺跡。
- 響沉:聲音消失。
- 跡泯:痕跡消失。
- 荒苔:長滿苔蘚的荒涼之地。
- 僧履:僧人穿的鞋子。
繙譯
君王對音樂感到厭倦,女子行走時鞋底發出的清脆聲音時常讓他感到愉悅。在春天的後宮中獨自行走,香塵不曾敭起。哪知轉眼之間,麋鹿已在遺址上遊蕩。聲音在明月中消失,痕跡在荒苔中泯滅。今夜誰會經過這裡,空蕩的走廊上衹有僧人的足跡。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君王對音樂的厭倦與對女子行走聲的喜愛,以及後宮春日的甯靜與遺址的荒涼,表達了時光易逝、繁華不再的哀愁。詩中“響沉明月中,跡泯荒苔裡”一句,以景結情,巧妙地將聲音與痕跡的消失融入月色與苔蘚之中,增強了詩歌的意境美。結尾的“空廊有僧履”則畱下無限遐想,暗示了歷史的滄桑與人生的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