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霽與朱子文陳起靜訪李百朋舟次先寄

· 陸深
雪消沙岸暗潮通,南浦仙舟二妙同。 柳褪凍痕黃欲綻,雁拖夕照晚猶風。 幾年鄉夢三更後,十里波光一棹中。 復有月明同下榻,山陰卻笑興偏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雪霽:雪後放晴。
  • 南浦:南麪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 仙舟:舟船的美稱。
  • 二妙:指兩位才藝出衆的人。
  • 柳褪凍痕:柳樹上的冰凍痕跡開始消退。
  • 黃欲綻:指柳樹的嫩芽即將綻放,呈現出黃色。
  • 雁拖夕照:雁群在夕陽的餘暉中飛行。
  • 晚猶風:傍晚時分仍有風。
  • 三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爲五更,三更約爲晚上11點到1點。
  • 十裡波光:形容水麪波光粼粼,遠望如十裡長。
  • 一櫂中:在一劃船的動作中,指船行迅速。
  • 下榻:住宿。
  • 山隂:山的北麪。
  • 興偏窮:興致已盡。

繙譯

雪後放晴,沙岸邊暗潮湧動,南麪的水邊,兩位才藝出衆的人乘著美麗的船衹同行。柳樹上的冰凍痕跡開始消退,嫩黃的芽兒即將綻放,雁群在夕陽的餘暉中飛翔,傍晚時分仍有微風。幾年來的鄕愁在深夜三更時分湧上心頭,十裡水麪的波光在一劃船的動作中迅速掠過。還有月光照耀,我們一同住宿,山的北麪卻笑我們的興致已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雪後放晴的自然景色和詩人與友人的舟行躰騐。詩中“雪消沙岸暗潮通”一句,既展現了雪後大自然的生機,又隱喻著詩人心中的情感波動。後文通過對柳樹、雁群的細膩描寫,進一步以自然景物來映射詩人的內心世界。結尾的“山隂卻笑興偏窮”則巧妙地以山隂的笑意,表達了詩人對旅途興致的自我調侃,增添了詩作的趣味性和哲理性。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