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石淙二首

· 陸深
入雲嫋嫋石泉流,回首青山憶舊遊。 天柱雪消銀瀑下,海門日照紫煙浮。 即看鳥背三臺路,疑有軍聲萬里秋。 此地到江龍窟近,化爲霖雨滿神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淙:地名,指石間的水流。
  • 嫋嫋:形容煙霧繚繞或聲音悠揚。
  • 天柱:神話中的山名,比喻高聳入雲的山峯。
  • 銀瀑:銀色的瀑布,形容瀑布的壯觀。
  • 海門:指海邊的門戶,比喻海邊的景象。
  • 紫煙:紫色的煙霧,常用來形容仙境或神祕的景象。
  • 鳥背:比喻山峯高聳,如同鳥的背脊。
  • 三臺路:指通往高處的路,三臺是古代天文學中的一種星象,這裏比喻高遠。
  • 軍聲:軍隊的聲音,這裏指戰爭的聲音。
  • 龍窟:龍的居所,比喻深邃神祕的地方。
  • 霖雨:連綿不斷的雨,比喻恩澤。
  • 神州:指中國。

翻譯

雲霧繚繞中,石間的泉水緩緩流淌,回首望去,青山讓我懷念起過去的遊歷。高聳入雲的山峯上,雪融化成銀色的瀑布傾瀉而下,海邊的門戶在日光下,紫色的煙霧繚繞。眼前彷彿看到通往高處的山路,如同鳥的背脊,似乎能聽到萬里之外的戰爭聲響。這個地方離江邊的龍窟很近,彷彿能化爲連綿不斷的雨,滋潤整個中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山水畫卷,通過「石淙」、「天柱」、「銀瀑」等意象,展現了自然景觀的壯麗與神祕。詩中「回首青山憶舊遊」一句,表達了詩人對過往遊歷的懷念。後兩句通過「鳥背三臺路」和「軍聲萬里秋」的比喻,增添了詩意的深遠和戰爭的悲壯。結尾的「化爲霖雨滿神州」則寄託了詩人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切關懷與美好祝願。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