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湘

湘水清且淺,粼粼白石分。 青浮南嶽影,紅摺暮天紋。 九面芙蓉繞,中流蘭杜薰。 溪邊漁父好,竟夕棹歌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粼粼:形容水清澈明淨。
  • 青浮:青色的倒影漂浮。
  • 南嶽:指南山,即衡山。
  • 紅摺:紅色的波紋。
  • 暮天紋:傍晚天空的紋理。
  • 九面:形容周圍環繞。
  • 芙蓉:荷花。
  • 蘭杜:蘭花和杜若,都是香草。
  • :香氣。
  • 竟夕:整夜。
  • 棹歌:划船時唱的歌。

翻譯

湘水清澈而淺顯,水中的白石清晰可見,波光粼粼。 青色的山影倒映在水中,紅色的波紋映襯着傍晚的天空。 四周環繞着如芙蓉般的景色,水中央飄散着蘭花和杜若的香氣。 溪邊的漁夫很是愜意,整夜都能聽到他划船時唱的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湘水清澈、風景如畫的景象,通過「粼粼白石」、「青浮南嶽影」等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湘水的清澈和周圍自然景色的美麗。詩中「紅摺暮天紋」一句,巧妙地將傍晚天空的色彩與水面波紋相結合,增添了詩意的美感。後兩句則通過漁夫的形象,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以及漁夫生活的寧靜與滿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給人以清新脫俗之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