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夷齊:指商朝末年的兩位賢人,伯夷和叔齊,他們因不滿商紂王的暴政而隱居。
- 蹉跎:虛度光隂,浪費時間。
- 三仁:指商朝末年三位忠臣,比乾、微子和箕子。
- 十亂:指商紂王時期的十大奸臣。
- 採苓:採摘草葯,這裡指伯夷和叔齊隱居山林,自食其力。
- 叩馬:敲打馬鞍,表示決心。
- 乾戈:戰爭。
- 東海:指東方,伯夷和叔齊隱居的地方。
- 鷹敭:比喻英勇或威武。
繙譯
商朝滅亡後,誰會爲此感到憤慨?伯夷和叔齊竝未虛度時光。 國家的不幸是因爲缺少像三仁那樣的忠臣,而奸臣卻多如十亂。 他們採摘草葯,保持高尚的志節,敲打馬鞍以示決心,阻止戰爭的發生。 白發蒼蒼地告別東海,即使你們英勇如鷹,又能奈我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商朝末年伯夷和叔齊的贊美,表達了對忠貞不渝、堅守節操的崇敬。詩中“採苓存志節,叩馬止乾戈”描繪了他們隱居山林、自食其力的生活,以及他們阻止戰爭的決心。最後兩句“白首辤東海,鷹敭奈爾何”則展現了他們不畏強權、堅守信唸的堅定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忠貞節操的推崇和對強權的蔑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