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從軍行七首

· 王逢
少年快恩仇,辭家建邊勳。 手中弄銑鋧,目空萬馬羣。 轉壁入不毛,水咽山留雲。 槥還親撫哭,悔識李將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銑鋧(xiǎn yǐ):古代的一種兵器,類似於短劍。
  • 轉壁:指穿越險峻的山壁。
  • 不毛:指荒涼貧瘠之地。
  • 水咽:形容水流聲低沉,如同哽咽。
  • 槥(huì):小棺材。
  • 李將軍:可能是指李廣,漢代著名將領,以勇猛著稱。

翻譯

少年時期,我快意恩仇,離家出征,立志在邊疆建立功勳。 手中揮舞着銑鋧,眼中無視萬馬奔騰的壯闊。 穿越險峻的山壁,進入荒涼貧瘠之地,水流聲低沉,山間雲霧繚繞。 當小棺材被送回,我親自撫摸哭泣,悔恨認識了李將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少年從軍的經歷和內心的轉變。起初,少年懷着報國之志,勇敢無畏,但隨着戰爭的殘酷和死亡的臨近,他的心態發生了變化。詩中「槥還親撫哭,悔識李將軍」表達了少年對戰爭的悔恨和對生命的珍視,反映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和反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戰爭的深刻思考。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