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燕行

烏衣失偶成孤飛,巢中黃口爭告飢。 茫茫天地憐隻影,擇配忽復來其雌。 居樑對語相慰勞,衆雛須有更生期。 誰知微物有機阱,呴呴相哺成相欺。 擠排轉眼施毒觜,愛惜乃各私其私。 一朝育卵重所出,父兮獨不哀伯奇。 親疏恩義有厚薄,肝膽楚越將奚爲。 履霜之操亦尚矣,之二蟲者曾何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烏衣:指燕子。
  • 黃口:指幼鳥。
  • 茫茫:廣闊無邊的樣子。
  • 擇配:選擇配偶。
  • 居梁:在屋樑上。
  • 衆雛:許多幼鳥。
  • 機阱:陷阱,比喻陰謀。
  • 呴呴:鳥鳴聲。
  • 擠排:排擠,排斥。
  • 毒觜:毒嘴,比喻惡毒的言語或行爲。
  • 愛惜:此處指偏愛。
  • 伯奇:古代傳說中的孝子,被後母陷害而死。
  • 肝膽楚越:比喻關係親密。
  • 履霜之操:比喻堅貞不屈的節操。

翻譯

燕子失去了伴侶,孤獨地飛翔,巢中的幼鳥們紛紛訴說飢餓。在廣闊的天地中,它憐憫自己的孤單身影,突然間選擇了一個新的配偶。它們在屋樑上相對而語,互相安慰,許多幼鳥似乎有了重新生活的希望。然而,誰知道這微小的生物之間也有陷阱,它們相互哺育卻也相互欺騙。轉眼間,它們用惡毒的言語和行爲排擠對方,各自偏愛自己的孩子。一旦有了新的卵,父親卻唯獨不憐憫伯奇那樣的孝子。親疏之間的恩義有厚薄之分,即使關係再親密也可能變得疏遠。堅貞不屈的節操依然存在,但這兩隻燕子又怎能理解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燕子的故事,隱喻了人世間的恩怨情仇和複雜的人際關係。詩中,燕子的失偶、再配、相互哺育與欺騙,以及對幼鳥的不同態度,都反映了人性的複雜性和矛盾性。詩人借燕子之口,表達了對人間冷暖、恩怨糾葛的深刻洞察和無奈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社會的複雜性。

尹廷高

廷高,字仲明,別號六峯,遂昌人。其父竹坡,當宋季以能詩稱。仲明遭亂轉徙,宋亡二十年,始歸故鄉。嘗掌教於永嘉,秩滿至京,謝病歸。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續稿》。自題其卷首雲:「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遊湖海,作詩凡千餘首。丙子,家燬於寇,遺編散落,無一存者。僅憶《秋日寄僧》一聯曰:『白蘋影蘸無痕水,黃菊香催未了詩。』先業無傳,雅道幾廢,不肖孤之罪也。」觀此,則仲明詩學,有自來矣。 ► 2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