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嵓瀑布

天然石室踞雲根,上有飛泉勢若奔。 千尺素簾寒不捲,一潭碧玉碎無痕。 風飄餘溼沾香案,月漏疏光射洞門。 我欲捫蘿登絕頂,桃花流水細窮源。
拼音

所属合集

#瀑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嵓(yán):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jù):坐落。
  • 雲根:山腳,古人認爲雲從山腳生出。
  • 飛泉:瀑布。
  • 勢若奔:形容瀑布水流湍急,如同奔馬。
  • 千尺素簾:比喻瀑布如同一幅懸掛的白色簾幕。
  • 素簾:白色的簾幕。
  • (juǎn):捲起。
  • 碧玉:比喻清澈的水。
  • 碎無痕:形容水珠飛濺,卻無痕跡。
  • 餘溼:剩餘的水汽。
  • 香案:供奉神佛的桌子。
  • 月漏疏光:月光透過縫隙灑下。
  • 捫蘿(mén luó):攀着藤蘿。
  • 絕頂:山的最高峯。
  • 桃花流水:指山中的溪流,常與桃花相伴,象徵着隱逸和仙境。
  • 細窮源:仔細探尋水的源頭。

翻譯

天然的石室坐落在山腳,雲霧繚繞, 上面有瀑布飛流直下,水勢洶涌如奔馬。 瀑布如千尺長的白色簾幕,寒冷而不捲起, 一潭碧綠的清水,水珠飛濺卻無痕跡。 風吹過,瀑布的餘溼沾溼了供奉的香案, 月光透過縫隙,灑在洞口,顯得格外幽靜。 我想要攀着藤蘿登上山的最高峯, 去探尋那桃花流水般美麗的溪流的源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幽靜而壯觀的山間瀑布圖。詩人通過對瀑布的生動描繪,展現了其雄偉的氣勢和清澈的美感。詩中「千尺素簾寒不捲,一潭碧玉碎無痕」巧妙地運用比喻,將瀑布比作素簾,水潭比作碧玉,形象生動。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嚮往和探尋的願望,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尹廷高

廷高,字仲明,別號六峯,遂昌人。其父竹坡,當宋季以能詩稱。仲明遭亂轉徙,宋亡二十年,始歸故鄉。嘗掌教於永嘉,秩滿至京,謝病歸。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續稿》。自題其卷首雲:「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遊湖海,作詩凡千餘首。丙子,家燬於寇,遺編散落,無一存者。僅憶《秋日寄僧》一聯曰:『白蘋影蘸無痕水,黃菊香催未了詩。』先業無傳,雅道幾廢,不肖孤之罪也。」觀此,則仲明詩學,有自來矣。 ► 2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