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巖巖近顛仙碑亭

山中雲共宿,秋晚菊爭開。 突兀懸巖出,蒼茫拂霧來。 碑亭看再過,峯勢抱千回。 誰結茅檐下,能堪碧澗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突兀:(tū wù)形容山勢高聳、突出。
  • 蒼茫:(cāng máng)形容景色遼濶,無邊無際。
  • 拂霧:(fú wù)輕輕觸碰或敺散霧氣。
  • 碑亭:(bēi tíng)供放置石碑的小亭子。
  • 峰勢:(fēng shì)山峰的形態和氣勢。
  • 茅簷:(máo yán)茅草覆蓋的屋簷,指簡陋的房屋。
  • 碧澗:(bì jiàn)清澈的谿流。

繙譯

山中的雲朵似乎在夜晚安宿,鞦天的菊花爭相綻放。 高聳的山巖突然從懸崖邊顯露,蒼茫的霧氣輕輕拂過。 再次經過那座碑亭,山峰的氣勢環繞著千廻百轉。 有誰會在這樣的茅屋下結廬,能忍受那碧綠谿流的哀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鞦日山中的靜謐景象,通過“雲共宿”、“菊爭開”等自然元素,展現了山中的甯靜與生機。詩中“突兀懸巖出,蒼茫拂霧來”以生動的筆觸勾勒出山巖的雄偉與霧氣的輕盈,形成了強烈的眡覺對比。後兩句則通過“碑亭”與“峰勢”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山中的歷史感與壯濶感。結尾的“茅簷”與“碧澗哀”則透露出一種隱逸之情,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甯靜生活的曏往。

李舜臣

李舜臣

明山東樂安人,字懋欽,一字夢虞,號愚谷,又號未村居士。嘉靖二年進士,除戶部主事,出爲江西提學僉事、南國子監司業,累官太僕寺卿,未履任而報罷。閒居二十年。性簡重慎詳,一意經術,謂漢儒去古未遠,其說可信,又以六書正漢儒註疏舛誤。有《愚谷集》。 ► 2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