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其二

· 孟郊
晨登洛陽阪,目極天茫茫。 羣物歸大化,六龍頹西荒。 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 饑年無遺粟,衆鳥去空場。 路傍誰家子,白首離故鄉。 含酸望松柏,仰面訴穹蒼。 去去勿複道,苦飢形貌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洛陽阪(luò yáng bǎn):洛陽的斜坡,指洛陽城外的道路。
  • 目極:目光所及之處。
  • 羣物:萬物。
  • 大化:大自然的變遷。
  • 六龍:古代神話中太陽神的六匹龍馬,這裏指太陽。
  • :沉落。
  • 西荒:西方的荒野,指太陽落山的地方。
  • 豺狼:比喻兇惡的人。
  • :比喻嚴酷的環境。
  • 遺粟:剩餘的糧食。
  • 空場:空曠的場地。
  • 含酸:內心感到悲傷。
  • 穹蒼:天空。

翻譯

清晨登上洛陽的斜坡,極目遠望,天空一片茫茫。 萬物隨着大自然的變遷而變化,太陽也沉落在西方的荒野。 豺狼般的惡人日益增多,草木因嚴寒而結霜。 饑荒之年沒有剩餘的糧食,衆多的鳥兒飛離了空曠的場地。 路旁是誰家的孩子,白髮蒼蒼,離開了故鄉。 他含着悲傷望着松柏,仰面向天空訴說。 走吧,不要再說了,因爲飢餓而形貌憔悴,令人傷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詩人孟郊對社會動盪和人民苦難的深切感受。詩中,「晨登洛陽阪,目極天茫茫」開篇即展現了詩人對廣闊天地的感慨,而「羣物歸大化,六龍頹西荒」則隱喻了時代的變遷和衰敗。詩中的「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形象地描繪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難。最後,通過「路傍誰家子,白首離故鄉」等句,詩人表達了對流離失所者的深切同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孟郊對時代悲劇的深刻洞察和人文關懷。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諡爲貞曜先生。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