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行褒斜谷作

古地接龜沙,邊風送徵雁。霜明草正腓,峯逼日易晏。 集旅布嵌谷,驅馬歷層澗。岷河源涉屢,蜀甸途行慣。 矢橐弧室豈領軍,儋爵食祿由從宦。注意奏凱赴都畿,速令提兵還石阪。 三川頓使氣象清,賣刀買犢消憂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褒斜谷:位於今陝西省寶雞市附近,是古代軍事要地。
  • 龜沙:指龜茲和沙州,古代西域的兩個國家。
  • 徵雁:指南遷的雁羣,常用來象徵遠行或戰爭。
  • (féi):枯萎。
  • 峯逼日易晏:山峯高聳,使得日落顯得更早。
  • 集旅布嵌谷:集結軍隊,佈置在峽谷中。
  • 岷河:即岷江,流經四川。
  • 蜀甸:指蜀地,即今四川省。
  • 矢橐弧室:指裝箭的袋子和弓的庫房,這裏代指軍備。
  • 儋爵食祿:指享受爵位和俸祿。
  • 從宦:指做官。
  • 都畿:指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 石阪: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三川:指黃河、洛河、伊河,這裏泛指中原地區。
  • 賣刀買犢:比喻放棄戰爭,迴歸和平生活。

翻譯

在這古老的邊疆之地,連接着龜茲和沙州,邊關的風送走了南遷的雁羣。霜降使得草木枯萎,山峯高聳,日落似乎更早了。我們在峽谷中集結軍隊,驅馬穿過層層山澗。多次涉水過岷江,習慣了蜀地的旅途。軍備充足,享受着爵位和俸祿,因爲從政而得。我們注意着奏報勝利,前往京城周邊,迅速命令提兵返回石阪。中原地區頓時氣象一新,人們賣掉刀劍,買回牛犢,消除了憂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邊疆的軍事行動和邊塞風光。通過「徵雁」、「霜明草正腓」等自然景象,表達了邊塞的荒涼與軍旅的艱辛。詩中「集旅布嵌谷,驅馬歷層澗」展現了軍隊的行軍佈陣,而「矢橐弧室豈領軍,儋爵食祿由從宦」則反映了軍人的職責與榮耀。最後,「三川頓使氣象清,賣刀買犢消憂患」傳達了戰爭結束後的和平與安寧,體現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邊塞的壯闊,也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渴望。

武元衡

唐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祖籍幷州文水。字伯蒼。武載德曾孫,武平一孫,武則天曾姪孫。唐德宗建中四年(西元七八三年)登進士第。歴官監察御史、華原縣令、比部員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唐憲宗元和二年(西元八〇七年),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戸部事。封臨淮郡公,旋出爲劍南西川節度使,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元和八年(西元八一三年),還朝秉政,力主削藩。元和十年(西元八一五年),裴度用兵淮西討呉元濟,王承宗請赦元濟,元衡叱之。六月早朝,爲淄靑藩帥李師道遣刺客殺害。元衡工五言詩,當世流傳,往往被於管絃。其詩藻思綺麗,琢句精妙。張爲《詩人主客圖》奉爲「瑰奇美麗主」。魏泰以爲「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臨漢隱居詩話》。有《武元衡集》十巻,己佚。《全唐詩》存詩二巻。《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二首。 ► 1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