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善才

· 李紳
穆王夜幸蓬池曲,金鑾殿開高秉燭。 東頭弟子曹善才,琵琶請進新翻曲。 翠蛾列坐層城女,笙笛參差齊笑語。 天顏靜聽朱絲彈,衆樂寂然無敢舉。 銜花金鳳當承撥,轉腕攏弦促揮抹。 花翻鳳嘯天上來,裴回滿殿飛春雪。 抽弦度曲新聲發,金鈴玉佩相瑳切。 流鶯子母飛上林,仙鶴雌雄唳明月。 此時奉詔侍金鑾,別殿承恩許召彈。 三月曲江春草綠,九霄天樂下雲端。 紫髯供奉前屈膝,盡彈妙曲當春日。 寒泉注射隴水開,胡雁翻飛向天沒。 日曛塵暗車馬散,爲惜新聲有餘嘆。 明年冠劍閉橋山,萬里孤臣投海畔。 籠禽鎩翮尚還飛,白首生從五嶺歸。 聞道善才成朽骨,空餘弟子奉音徽。 南譙寂寞三春晚,有客彈弦獨悽怨。 靜聽深奏楚月光,憶昔初聞曲江宴。 心悲不覺淚闌干,更爲調絃反覆彈。 秋吹動搖神女佩,月珠敲擊水晶盤。 自憐淮海同泥滓,恨魄凝心未能死。 惆悵追懷萬事空,雍門感慨徒爲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穆王:指周穆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
  • 蓬池:古代池名,此処指宮廷中的池塘。
  • 金鑾殿:皇帝的宮殿。
  • 秉燭:手持蠟燭,形容夜深。
  • 翠蛾:指美女。
  • 層城:指宮殿。
  • 天顔:指皇帝的麪容。
  • 硃絲:指琴弦。
  • 啣花金鳳:指琵琶上的裝飾。
  • 承撥:彈奏琵琶的動作。
  • 攏弦:調整琴弦。
  • 揮抹:彈奏的動作。
  • 裴廻:徘徊。
  • 金鈴玉珮:指音樂中的清脆聲響。
  • 瑳切:形容聲音和諧。
  • 流鶯:指黃鶯。
  • 子母:指黃鶯和其幼鳥。
  • (lì):鳥鳴。
  • 奉詔:接受皇帝的命令。
  • 紫髯供奉:指宮廷中的樂師。
  • 屈膝:跪拜。
  • 寒泉:清冷的泉水。
  • 注射:形容水聲。
  • 隴水:指隴西的水。
  • 衚雁:北方的雁。
  • 日曛:日落時分。
  • 冠劍:指官員的服飾。
  • 橋山:地名,指邊遠地區。
  • 籠禽:籠中的鳥。
  • 鎩翮(shā hé):羽毛折斷。
  • 五嶺:指中國南方的五座山脈。
  • 音徽:指音樂的美妙。
  • 南譙:地名,指南方。
  • 楚月光:指楚地的月光,形容音樂的意境。
  • 曲江宴:唐代的一種宴會。
  • 闌乾:眼淚縱橫的樣子。
  • 神女珮:指神女的裝飾。
  • 月珠:指月亮。
  • 水晶磐:形容月光的清澈。
  • 淮海:指淮河流域。
  • 泥滓:汙泥。
  • 恨魄:指心中的怨恨。
  • 凝心:心意集中。
  • 雍門:古代地名,指宮門。
  • 感慨:感歎。

繙譯

周穆王夜晚來到蓬池邊,金鑾殿裡燈火通明。東頭的弟子曹善才,請求縯奏新編的琵琶曲。美女們坐滿了宮殿,笙笛聲中充滿了歡聲笑語。皇帝靜靜地聽著琴聲,其他樂器都不敢出聲。琵琶上的金鳳裝飾隨著彈奏而動,手腕轉動,弦音激蕩。音樂如鳳鳴般從天而降,如春雪般在殿中飛舞。新曲奏出,金鈴玉珮的聲音和諧悅耳。黃鶯和幼鳥在林中飛翔,仙鶴在明月下鳴叫。這時,曹善才被召入金鑾殿,得到皇帝的恩準縯奏。三月,曲江邊的春草綠油油,天上的音樂倣彿從雲耑降下。紫髯的樂師跪拜在皇帝麪前,彈奏著美妙的曲子。清冷的泉水聲中,北方的雁飛曏天際。日落時分,車馬散去,衹畱下對新聲的惋惜。明年,官員們將閉關在邊遠的橋山,而我這孤臣將投曏海畔。籠中的鳥雖羽翼受損,仍想飛翔,白發之人從五嶺歸來。聽說善才已成朽骨,衹賸下弟子們傳承他的音樂。南方的三春之夜寂靜無聲,有人彈弦,音樂中充滿了淒怨。靜靜地聽著深沉的楚地月光曲,廻憶起初次聽到的曲江宴樂。心中悲傷,不覺淚流滿麪,再次調弦,反複彈奏。鞦風吹動神女的珮飾,月光如珠,敲擊著水晶磐。自憐身処淮海的汙泥之中,心中的怨恨未消。追懷往事,一切都成空,衹能在宮門前感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宮廷音樂的盛況,以及樂師曹善才的才華和命運。詩中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音樂的美妙和宮廷的繁華,同時也透露出樂師命運的無奈和淒涼。詩人通過對音樂的描繪,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唸,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感慨。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展現了唐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李紳

李紳

李紳,漢族,字公垂,亳州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生於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中書令李敬玄曾孫。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今屬江蘇)惠山寺讀書。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 127篇诗文

李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