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鋤田:用鋤頭給田地除草。
翻譯
在正中午的時候進行鋤田勞作,汗水一滴滴地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上。又有誰會想到我們吃的每一粒盤中之餐,每一粒都是農民辛勤勞動得來的如此辛苦。
賞析
這首詩語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但卻生動地描繪了農民勞作的艱辛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前兩句「鋤田當日午,汗滴禾下土」,通過「日午」強調了時間的炎熱,「汗滴」鮮明地展現出農民的辛苦勞累。後兩句的反問,更是突出了人們應該珍惜糧食,對農民的勞動成果心懷敬畏。整首詩短小精悍,飽含着對農民的同情和珍惜勞動成果的勸誡,有着深刻的寓意和警示意義。

李紳
李紳,漢族,字公垂,亳州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生於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中書令李敬玄曾孫。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今屬江蘇)惠山寺讀書。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 127篇诗文
李紳的其他作品
- 《 轉壽春守太和庚戌歲二月祗命壽陽時替裴五墉終歿因視壁題自墉而上或除名在邊坐殿歿凡七子無一存焉壽人多寇盜 》 —— [ 唐 ] 李紳
- 《 賦月 》 —— [ 唐 ] 李紳
- 《 杭州天竺靈隱二寺頃歲亦布衣一遊及赴鎮會稽不敢以登臨自適竟不復到寺寺多猨猱謂之孫團彌長其類因追思爲詩二 》 —— [ 唐 ] 李紳
- 《 憫農(其一) 》 —— [ 唐 ] 李紳
- 《 宿揚州 》 —— [ 唐 ] 李紳
- 《 泰伯井 》 —— [ 唐 ] 李紳
- 《 過梅里七首家於無錫四十載今敝廬數堵猶存今列題於後憶西湖雙鸂鶒 》 —— [ 唐 ] 李紳
- 《 過梅里七首家於無錫四十載今敝廬數堵猶存今列題於後翡翠塢 》 —— [ 唐 ] 李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