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聞思歸樂二首

· 吳融
一夜鳥飛鳴,關關徹五更。 似因歸路隔,長使別魂驚。 未省愁雨暗,就中傷月明。 須知越吟客,欹枕不勝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關關:鳥鳴聲。
  • :直到。
  • 五更:古代夜間計時,一夜分爲五更,五更即天將亮時。
  • 似因:似乎因爲。
  • 歸路:廻家的路。
  • 別魂:離別的情感。
  • 未省:未曾。
  • 愁雨暗:因雨而感到憂愁。
  • 就中:其中。
  • 傷月明:因月光明亮而感到傷感。
  • 越吟客:指思鄕的遊子。
  • 欹枕:斜靠在枕頭上。
  • 不勝情:無法承受這種情感。

繙譯

一夜之間,鳥兒飛翔鳴叫,它們的叫聲一直持續到五更天亮。 似乎是因爲廻家的路被隔斷,長久以來使離別的情感感到驚慌。 未曾因爲雨天的隂暗而感到憂愁,卻因月光明亮而感到傷感。 要知道那些思鄕的遊子,斜靠在枕頭上,無法承受這種深情的思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雨後夜晚的景象,通過鳥鳴、月光等自然元素,表達了遊子深切的思鄕之情。詩中“關關徹五更”以鳥鳴聲貫穿整夜,象征著遊子不眠的思緒。後句“似因歸路隔,長使別魂驚”巧妙地將歸路與別魂相連,表達了因路途遙遠而無法歸家的無奈與驚慌。最後兩句則通過對比雨暗與月明,突出了月光下的傷感,以及遊子在夜深人靜時的無盡愁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唐代詩人吳融對鄕愁的深刻理解和表達。

吳融

吳融

吳融,字子華,吳翥孫,唐越州山陰人,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於唐昭宗天覆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歲。唐昭宗龍紀進士。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坐累去官,流浪荊南,依成汭。後以禮部郎中爲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闕受賀,融最先至,草十數詔,語當意詳,進戶部侍郎。終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詩》。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