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閭丘宿松

· 李白
阮籍爲太守,乘驢上東平。 剖竹十日間,一朝風化清。 偶來拂衣去,誰測主人情。 夫子理宿松,浮雲知古城。 掃地物莽然,秋來百草生。 飛鳥還舊巢,遷人返躬耕。 何慚宓子賤,不減陶淵明。 吾知千載後,卻掩二賢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閭丘:姓氏。
  • 宿松:地名,今安徽省宿松縣。
  • 阮籍:三國時期魏國詩人,以放達不羈著稱。
  • 太守:古代官職,相當於現代的市長或縣長。
  • 剖竹:古代任命官員時,會剖開竹簡作爲憑證。
  • 風化:指社會風氣和教化。
  • 拂衣去:形容辭官歸隱,拂去衣上的塵埃。
  • 夫子:對有學問或德行的人的尊稱。
  • 莽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 遷人:指遷徙的人。
  • 宓子賤:春秋時期魯國大夫,以清靜無爲治國著稱。
  • 陶淵明:東晉時期著名詩人,以隱居田園、不慕榮利著稱。

翻譯

阮籍擔任太守時,騎着驢子前往東平。 他剖開任命的竹簡,十天之內,社會風氣一新。 偶然來到這裏,整理衣襟離去,誰能揣測主人的心情。 夫子治理宿松,浮雲也知道這座古城。 掃除雜草,大地一片莽然,秋來百草生長。 飛鳥回到舊巢,遷徙的人返回躬耕。 何須羞愧於宓子賤,也不遜色於陶淵明。 我知道千年之後,我的名聲將超越這兩位賢人。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贈給閭丘宿松的作品,通過阮籍和夫子治理宿松的典故,表達了自己對清廉政治和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剖竹十日間,一朝風化清」展現了阮籍治理下的社會迅速清明,而「掃地物莽然,秋來百草生」則描繪了自然界的生機勃勃。最後,李白以宓子賤和陶淵明自比,自信地預言自己的名聲將在千載之後超越他們,顯示了詩人豪放不羈的性格和遠大的抱負。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