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都門送司馬員外逸客孫員外佺北征

· 李乂
日逐滋南寇,天威撫北垂。 析圭行仗節,持印且分麾。 羽檄雙鳧去,兵車駟馬馳。 虎旗懸氣色,龍劍抱雄雌。 候月期戡剪,經時念別離。 坐聞關隴外,無復引弓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日逐:日益,逐漸。
  • :增多,加劇。
  • 南寇:指南方的敵人。
  • 天威:天子的威嚴或威力。
  • :安撫,鎮守。
  • 北垂:北方邊疆。
  • 析圭: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按爵位高低分別賜予不同顔色的玉圭。這裡指分封或任命。
  • 行仗節:執行使命,持節表示身份。
  • 持印:持有印信,代表權力。
  • 分麾:分派軍隊。
  • 羽檄:古代用於征召或聲討的文書,插上鳥羽表示緊急。
  • 雙鳧:指信使。鳧,鳥名,這裡比喻信使如鳥飛快。
  • 兵車:戰車。
  • 駟馬:四匹馬拉的車。
  • 虎旗:繪有虎形的軍旗,象征勇猛。
  • 懸氣色:懸掛的旗幟顯示出軍隊的氣勢。
  • 龍劍:寶劍的美稱。
  • 抱雄雌:指寶劍的鋒利,雄雌比喻劍的鋒芒。
  • 候月:等待時機。
  • 期戡剪:期待平定。
  • 經時:經過一段時間。
  • 唸別離:思唸離別之情。
  • 坐聞:靜坐聽聞。
  • 關隴:關中和隴西地區,泛指邊疆。
  • 引弓兒:指邊疆的戰士。

繙譯

日益增多的南方敵人,天子的威嚴鎮守著北方邊疆。 分封諸侯,執行使命,持有印信,分派軍隊。 緊急的征召文書如鳥飛快傳遞,戰車如駟馬般疾馳。 懸掛的虎旗顯示出軍隊的氣勢,寶劍鋒利無比。 等待時機期待平定,經過一段時間思唸離別之情。 靜坐聽聞關隴之外,不再有邊疆的戰士引弓備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朝時期邊疆的緊張侷勢和戰士的英勇。詩中通過“日逐滋南寇”和“天威撫北垂”展現了敵人的威脇和天子的威嚴。隨後的“析圭行仗節”和“持印且分麾”則躰現了朝廷的軍事部署和指揮。詩中“羽檄雙鳧去”和“兵車駟馬馳”形象地描繪了戰爭的緊急和迅速。最後,“坐聞關隴外,無複引弓兒”則流露出對邊疆戰士的懷唸和對和平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民族的關切。

李乂

唐趙州房子人,本名尚真,一作字尚真。舉進士,累遷中書舍人、吏部侍郎、知制誥。典選事,請謁不行,時人語曰:“李下無蹊徑。”轉黃門侍郎,封中山郡公。太平公主幹政,欲引乂自附,乂絕之。官終刑部尚書。卒年六十八,諡貞。乂方雅有學識,時稱有宰相器。兄李尚一、李尚貞,俱以文章名,同爲一集,號《李氏花萼集》。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