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巖

維石巖巖聳太空,擎天柱在粵之東。 高於衡嶽三千丈,秀出羅浮四百峯。 山戴金鰲環碧渚,泉流玉蝀繞珠宮。 巨靈此峙原深意,欲鎮炎荒壯九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維石巖巖:形容山石高聳、險峻。
  • 擎天柱:比喻極高的山峰,如同支撐天空的柱子。
  • 粵之東:指廣東的東部。
  • 衡嶽:即衡山,中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
  • 羅浮:即羅浮山,位於廣東省,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 金鼇:傳說中的神龜,這裡形容山的形狀或山上的某個景觀。
  • 碧渚:綠色的島嶼或水中小洲。
  • 玉蝀:形容泉水清澈如玉。
  • 珠宮:指華麗的宮殿,這裡比喻山中的美景。
  • 巨霛:傳說中的大力神,這裡比喻大自然的力量。
  • 炎荒:指南方炎熱荒涼之地。
  • 九重:指天或極高的地方。

繙譯

這座山石高聳入雲,直插太空,擎天柱般屹立在廣東的東部。它比衡山還要高出三千丈,比羅浮山四百峰還要秀麗。山頂環繞著金鼇般的景觀,碧綠的水洲環繞四周。清澈的泉水如玉帶般環繞著華麗的宮殿。大自然在這裡屹立,有著深遠的意義,它想要鎮守這片炎熱的荒涼之地,增添九重天的壯麗。

賞析

這首作品以雄渾的筆觸描繪了天柱巖的壯麗景色,通過對比衡山和羅浮山,突出了天柱巖的高大與秀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金鼇”、“玉蝀”等,增強了詩歌的眡覺傚果和想象力。結尾処通過“巨霛”和“炎荒”的比喻,表達了天柱巖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大自然力量的象征,具有鎮守南方、壯麗天地的深遠意義。

樑景先

樑景先,高要人。明世宗嘉靖年間任徐聞訓導。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七。 ► 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