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癸亥九月二日與府學賴先生登宋相王欽若墓既歸作長短歌一首以示

· 鄭真
峨峨獨山南,蕭蕭白楊樹。石竈砑然如水深,雲是宋相王公欽若墓。 相君逮事真宗朝,千載雲龍誇際遇。平生賜百結,胡然飽奸妒。 寇公社稷勳,謬指爲孤注。西戎南牧正紛爭,澶淵雪恥當用兵。 逆探上意縱談說,天書封禪誇太平。大梁都城千騎出,來向西宮祠太乙。 肆令玄教逞虛無,棟宇煌煌耀丹碧。吁嗟匡國無良圖,九死豈足湔餘辜。 君恩敕葬紀勳績,斷碑扛去空龜趺。三百年來子孫絕,翁仲無言遭發掘。 玉魚金椀出人間,傷心忍作狐兔穴。石爲羊虎臥蒼苔,斧鑿巉巖留半折。 春深誰復酹寒漿,杜宇斜陽恨流血。老翁耕種攜鋤來,爲言過者休悲哀。 滄海桑田今幾度,金谷銅駝安在哉。君不聞鞏洛山陵一抔土,渡江南來荒草莽。 攢宮古木常冬青,越客扳號淚如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峨峨:形容山勢高聳。
  • 石竈:石頭做成的爐竈,這裏指墓前的石制祭臺。
  • 砑然:形容石頭光滑的樣子。
  • 相君:對宰相的尊稱。
  • 逮事:指在某個時期任職。
  • 際遇:機遇,遭遇。
  • 百結:指多次的賞賜。
  • 孤注:賭博時最後一注,比喻最後的希望或手段。
  • 澶淵:古代地名,今河南濮陽一帶。
  • 封禪: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
  • 太乙:古代神話中的星神。
  • 玄教:指道教。
  • 翁仲:古代對老人的尊稱。
  • 玉魚金椀:指珍貴的陪葬品。
  • 攢宮:古代帝王陵墓的一種形式。
  • 越客:指遠方的客人。

翻譯

在獨山的南面,高聳的山峯下,白楊樹蕭蕭作響。那裏有一個石頭做成的祭臺,光滑如水,據說是宋朝宰相王欽若的墓地。

這位宰相曾在真宗朝任職,享受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他一生中得到了無數的賞賜,但內心卻充滿了奸詐和嫉妒。他錯誤地將寇準的社稷之功視爲孤注一擲。

在西戎和南牧紛爭之時,澶淵之戰應當用兵雪恥,但他卻揣測上意,縱談天書封禪,誇耀太平。在大梁都城中,千騎出動,前往西宮祭祀太乙,讓道教的虛無之說得以盛行,建築輝煌,色彩斑斕。

唉,他匡扶國家的良策缺失,九死一生也難以洗清他的罪孽。君恩賜予的葬禮記錄了他的功績,但斷碑被扛走,只剩下空空的龜趺。

三百年來,他的子孫已經斷絕,墓前的石像無言,遭受挖掘。珍貴的陪葬品如玉魚金椀出現在人間,令人傷心的是,這裏成了狐兔的巢穴。石制的羊虎躺在蒼苔上,斧鑿的痕跡半折。

春深時節,誰還會來祭奠這寒冷的墓地,杜宇在斜陽中悲鳴,血淚如雨。老翁帶着鋤頭來耕種,告訴過路的人不要悲傷。滄海桑田,變遷無常,金谷銅駝又在哪裏呢?

你沒聽說鞏洛山陵只是一抔黃土,渡江南來,荒草叢生。攢宮的古木常綠,遠方的客人淚如雨下,悲痛欲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宋相王欽若墓地的描繪,反映了歷史的滄桑和人物的命運。詩中,鄭真以深沉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面,表達了對過去輝煌與衰敗的感慨。通過對墓地的描寫,詩人不僅回顧了王欽若的一生,也隱喻了歷史的無常和人生的悲歡。詩的結尾,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寄託了對往昔的哀思和對未來的無奈,展現了詩人深邃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